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穆胜的空间 > 博客
穆胜:这才是企业抵御经济寒冬的火把!
2022-07-07 15:01:10 | 经济 , 萧条
种种信号表明,各行各业的苦日子似乎是要来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苦日子?不少企业选择了人效管理。

其实,所有企业的生意都是一个原理——用人才流和资金流的投入推动业务流增长。这意味着,生意的本质就是人效和财效,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家的生意逻辑就是双效逻辑。而穆胜咨询的大样本研究表明,具有数字化(互联网)属性的企业中,人效每变动一个单位,财效便会同向变动4.33个单位。

数字化时代,企业的资源围绕人在流转,营收、成本、费用都是以人为核心在发生,企业抓住了人效,也就抓住了财效,也就控制住了企业的兴衰。正因为人效的核心地位,任正非、张瑞敏等高段位的企业家无一例外地对于这个领域异常执着。

当下,疫情引起的经济困境,更让企业不得不关注人效管理。可以说,人效管理就是经济寒冬里的御寒神器。

01 人效管理帮企业减负前行

不管有没有经济寒冬,人效逻辑是一个商业规律,只不过以前没有被大多企业重视而已。企业没有确定人效逻辑,在每种生意上应该如何投入就是笔“糊涂账”,生意就做不明白,即使赚到钱了,也是“糊涂钱”。也正因为以前没有确定人效逻辑,人力资源管理才会举步维艰,人力资源部门才会无所作为。

现实中,人力资源职能这台发动机大多处于瘫痪状态,被定为后勤部门。其结果是,企业的人(和钱)投在了错误的地方。有的业务给多了,这是浪费,多的人(和钱)会让业务“泡沫化”;有的业务给少了,也是浪费,投进去的人(和钱)无法实现业绩,还不如不投。于是,无数的浪费之下,企业负重前行,很难穿越寒冬。只有为每种生意确定合理人效,才能消除上述的浪费,重新激活人力资源管理这台发动机,企业才有可能在寒冬中生存下来。

02 人效管理帮老板理清筹码,谨慎下注

在大繁荣时期,大多企业过得不那么精细,他们成就江湖地位的,不是自己的“本事”,而是时代的“大势”。说白了,以前可以乱下注,今年“浪”掉了,明年的业绩可以补回来。而现在,企业的下注必须谨慎,今年“浪”掉了,可能就没有明年了。

老板有多少筹码,这是可以算出来的。企业的人效水平可以提升,但不太可能出现“大跃进”,必然有个区间。以业绩目标和(可达成的)效能水平来倒推,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资源,需要储备多少核心人才,这其实是道很容易计算的数学题。而有了可投人力资源的总量,企业就需要考虑,在所有业务中,投什么,不投什么?先投什么,后投什么?重投什么,轻投什么?

这就需要衡量不同业务的重要级了。人力资源实在不够了,还得保重要的,其他的则壮士断臂。以前有位远遁美国的创业大佬高喊“七个葫芦娃,一个不能少”,最后一个都没能留住,还害了不少大佬去接盘,毁了人家一世清誉,这个万万不可取。你要“浪”,得有筹码,你的情怀允许,但数学法则不允许,人效逻辑不允许。

03 人效管理帮企业整肃战略思路,揪出用“大资源换大业绩”的伪英雄

大多企业的考核是聚焦“产出类KPI”,殊不知,这些产出大多是用大资源堆出来的。企业里的相当一部分人,一旦业绩打不下来就疯狂要人(和其他资源)。但人给他了,业绩也不一定能打下来,理由还一套一套的。进一步看,即使他们侥幸打下了业绩,这种业绩并不坚实,多半是泡沫。

我们应该清楚,坚实的业绩都是组织能力而非资源变现的结果,而组织能力必然放大资源的产出,必然让企业呈现高效能,其中最核心的表征就是高人效。我们主张高人效,正是主张以核心竞争力获得业绩,这才是精实增长。

04 人效管理帮企业校正员工立场,让大家一起进入生意视角

只要企业在考核业绩产出,员工永远会索要人力资源,这对于他们是最优策略选择。这相当于国家财政划拨某项费用支持地方,所有省份都会高呼需求强烈;而一旦让地方财政列支,所有省份一定会精打细算,对这项支出能省则省。这是人之常情,再正常不过了,企业和下属各业务单元的关系,亦是如此。

这种状态下,员工是站在企业的对立面上,紧盯人力预算(和其他预算)。而一旦考人效,他们要人力预算(和其他预算)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业绩要求,权和责就彻底统一了。如此一来,员工也就进入了生意视角。此时,不是老板对付员工,而是老板和员工一起去对付客户。

当下,从我们接受到的市场反馈来看,人效管理已经热的不能再热。但从我们与企业有限的接触来看,大多关注人效管理的企业其实并没入门,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解属实可爱,不少HR甚至用一个人效指标衡量企业的不同生意,还将人效用成了僵化的核编工具,不仅让业务部门鸡飞狗跳,更让自己进退维谷。

当这些企业的HR挫败地表示人效管理很难实施时,他们可能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全力以赴投入的,可能是一个假的人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