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君子许诺的空间 > 博客
打破木桶效应:我们习惯补短板,却一不小心丢了长板
2020-09-07 09:28:53 | 木桶效应 , 短板 , 长板
读书的时候,老师在期末评语中会写:“xx同学有些偏科,希望下学期能够兼顾。”于是,很多在某一科上有天赋的同学,听话地开始猛补自己的偏科。

有的同学总体成绩得到提高,皆大欢喜;但也有的同学,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和程度,导致了偏科的依旧不足,而擅长科目也一落千丈。

“木桶效应”每个人都知道,然而事事都求均衡,是正确的吗?

本文中,《反败资本》作者蔺雷博士在深入访谈调查100多位创业者后,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 文 /蔺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双博士后,内创研习社创始人)

孟婆是一位文笔细腻走心的女作家,公号“孟婆说”的创始人。2018年,厌倦写作的她想“看到另一条路上的风景”,于是决定创业。2019年7月,她发了一篇长文,回顾了自己创业1年半以来的心路历程,最后承认不适合创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对领域”。

孟婆创业做的是漫画,而且定位在细分领域的精品漫画,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头部CP公司区别开来”。

直到失败她才开始反思:

为什么这些头部公司不做精品漫画?难道他们没能力?

最让孟婆痛心的是,她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写作和内容输出强项,换了一个完全不擅长的漫画创业赛道,“如果非要拿自己的短板去与别人的长板做比较,只会让自己陷入极度的绝望中。”

踩了坑,才能明白个中血泪。

01 先坚持长板

孟婆的创业经历至少说明了一点:放弃自己的长板,用短板去和另一个领域的专业公司竞争,绝非明智之举。这恰恰是创业者容易犯的一个习惯性错误。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跨界创业不是太正常不过了吗?没错,但要看自己是不是跨界的那块料,有没有资源和能力去跨界。

真正敢于跨界进入别人长板领域的,一定是有家底、输得起、把这事前前后后都想明白了的主儿。对一个没有什么根基和经验的普通创业者来说,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创业,风险极高。即便是那些有家底儿的跨界者,也不是每家都成功,失败率照样很高。

除了孟婆这样没经验的创业者之外,即便是之前成功的创业人士,也会经常放弃自己的长板、仅凭好奇和冲动就去自己的短板领域创业。

有一位连续三次创业者,前两次都小有成就。然而,由于感觉所从事行业的内容有“天花板”,规模做不大,于是决定放弃用两年打拼获得的稳定业务、成型的商业模式和磨合好的团队,转向自己并不熟悉的文化艺术产业地产,希望能从发展成熟的住宅和商业地产中闯出一片天地。

这位创业者之前没有从事地产的经验,仅认为凭借差异化定位、理想和格局以及他笼络来的高管和艺术家团队就能搞定。

结果,这个倾注了他所有心血和资金的项目因为政策变动的原因搁浅。他在反思失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很多成功的500强企业经营都遵循守正出奇的原则,把原本熟悉的行业和业务做大做强,保持可持续造血的业务才能进入新领域拓展新业务。我偏偏把原来做得轻车熟路的行业放弃了,把原先经验丰富的团队解散了,没有现金流,没有持续输血获得收入的业务,而完全投入到一个陌生的新领域,结果一遇挫折,公司的现金流收入就断了。”

不只是创业,人生不也正是一个在自己长板与短板间的选择和较量过程么?

孟婆和这位创业者都是拿自己的短板跟别人的长板硬扛,踩了大坑。事实上,创业者更容易犯的是另一种短板错误:习惯花大量精力弥补自身短板,反倒忽略了长板的发挥。

02 补短板 ≠ 过分补短板

短板理论说的是一个桶的盛水量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就必须加高这个短板。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木桶,管理者要及时找出自己的最短板并全力弥补,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听起来几乎找不出漏洞,不仅大公司,很多创业者也常把“补短板”挂在嘴边。

然而,如果真在创业中把补短板看作比发挥长板还重要的事去做,那么恭喜你,已经中招了。

短板理论的逻辑是尽早去弥补自己的短板,这是一种偏执的理想主义。

对一个普通创业者来说,刚开始几乎什么都没有,换句话说,连个像样的桶都没有,到处都是短板漏洞,补哪儿,怎么补?

这个时候别想太多,先玩命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致,搏得一线生机活下去,这才是创业初期最实际的目标——有多少创业者没熬过生死线、没来得及发挥长板就在黎明来临之前死掉了。

一个创业团队中,创始人为了显得更加“优秀”和完美,也常常会不停挑战自己的短板,慢慢就进入了把短板当长板来活的不归路。看似自己的技能变得更加均衡,但这是一种错觉:你以往的优势被弱化到和自己的短板一个水平了,而不是有效弥补了短板。迷失啊!

说白了,创业者要“扬长避短”。伟大的公司不一定每块板都强,但一定是把擅长的板做到了极致。

乔布斯是个完人吗?当然不是,他被董事会赶出去过,也有很多执念。苹果公司做到面面俱到了吗?更不是。苹果一直在极力凸显自己在产品设计和产品理念上的长板,事实上它的短板很多,也经常被人诟病,但苹果用长板几乎拥有了一切。

创业者找准自己的长板,就是弥补了最大的短板。

那么,是不是要扬长避短,就不去填补短板了呢?必须说清楚:发挥长板没有否定补短板的重要性,我们反对的不是补短板,而是过分去补短板。

03 四种补板方法

那么,当出现短板时到底该怎样去补?

1.个人发挥长板,团队修补短板,但创始人必须了解短板

唐僧不会打怪,做事婆婆妈妈,但依然是一个好的创业者,因为他把自己的一个长板发挥到了极致,就是念“紧箍咒”。

唐僧通过收徒弟,也就是找合伙人的方式补自己短板(观音菩萨这个天使投资人一直在帮他找合伙人),最后形成一个CEO+4个合伙人的团队,而且有对赌:四个徒弟只有保护他取完经,才能解掉紧箍咒。

在这个长板的作用下,唐僧用孙悟空去打怪,用沙僧当和事佬,用猪八戒活跃气氛,让白龙马在困难时候出力。师徒5人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强强联合、组团作战,终于走到西天取得真经。

所以,最好的方式不是自己花费大量精力去补短板,而是用拼板的方式,寻找能弥补短板的人才,几个人的长板加一起,就成了团队的长板能力。一个团队要会十八般武艺,但每个人至少要有1-2样兵器是精通的,就是这个道理。

试想,马云不懂技术也不太懂金融、营销,如果一开始他就放下自己的长板而去恶补技术和金融、营销,我们今天一定看不到阿里巴巴。

创始人必须了解自己和整个团队的短板是什么,而且自己必须懂短板的相关专业知识。不能说这个我不懂,就不管了。你必须懂,但不一定要精通,这样你招来的牛人才会从心里认你,否则招人就变成了碰运气。

2.早期重在发挥长板,成熟期重在补短板

小时候,老师们经常在学期评语中写一句话“xx同学有些偏科,希望下学期能兼顾”。于是,很多在单科上有天赋和专长的同学们,开始猛补偏科。

诚然,为了提高总成绩而补科没错,但一旦时间分配不好、用力过猛,会导致更差的结果:偏科的成绩没上去,擅长的科成绩却下来了。

企业也一样,补短板要看自身的发展阶段。

在发展早期,重在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放大长处,比如凭借关键技术占领风口,通过人脉资源获取早期用户……之后再在扩张中及时引入合适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公司管理架构和机制,而不是花太多精力去补短板。

真正能用短板理论发挥大作用的,是那些已经熬过生死期进入稳定期的相对成熟企业,这个时候才有资源、有精力去补短板,而补了短板后企业就会整体提升。

3.互联网和小而美的创业要拼长板,高科技创业要补短板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一次论坛上说:

“互联网创业的人,不要考虑短板的问题,一定要考虑那两块板最长……但车不一样,硬件不一样。比如汽车我认为它有500块板,其中任何一块最短的板,就决定了我车的安全、品质、销售、品牌等一系列东西,靠长板不足以做好,靠短板才决定你的系统性。所以,这是两套体系,也导致两种不同决策模型”。

互联网创业要迅速找长板拼长板,而不是找短板,因为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补短板显然跟不上市场动态。

反之,高科技创业必须补短板,否则出一个破绽市场就不认你、对手就攻击你那个短板。

此外,很多小而美的项目适合用“长板”理论,它们都很小,只做特别小的一个领域,就是要极力突出你的长处优势,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4. 致命短板必须改,次要短板可宽容

所谓致命短板就是一旦出现这个短板,之前的一切努力和积累都白费。

比如波音737Max出现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bug就是个巨大短板,不解决就彻底成为噩梦,即便解决了也难以再获得用户信赖。

次要短板则是可以暂缓去弥补的那一类短板,可以推后弥补,因为它并不影响大局。

每个企业情况不同,创始人要自己去判断到底哪个是致命短板,哪个是次要短板,这两个短板还有可能随着时间发展而相互转化,此时需要创始人有一双金睛火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对领域,把控发挥长板和弥补短板的节奏,就是在把控企业的生命。

关于作者:

蔺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双博士后,内创研习社创始人。

《反败资本》《内创业革命》《内创业手册》作者。持续追踪企业创新和创业一线二十载,每本书平均调研100家企业,相信只有调研,才能触摸真实。从学者成功转型为时代的创业者。

*本文摘编自《反败资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