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职场大BOSS的空间 > 博客
查尔斯·汉迪:你是谁,比你做什么更重要
2021-02-18 09:16:11 | 你是谁 , 人生
查尔斯·汉迪,与彼得·德鲁克齐名的管理学大师。他是伦敦商学院创始人,更是一名管理哲学家,经典著作包括《觉醒的年代》(TheEmptyRaincoat)、《大象与跳蚤》(TheElephantandtheFlea)、《第二曲线》(TheSecondCurve)。

在这个从人生、工作、家庭、金钱、信仰,都面临大幅转变的关键年代,年近九旬的查尔斯‧汉迪选择通过一封封信,提出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的问题,作为留给后世的礼物。

“你是谁,比你做什么更重要。”在第九封信里,他畅谈工作与人生,企业的目的与价值,带我们重新审视身在人世这段疯狂而宝贵旅程。

正文字数丨3602字
预计阅读丨5分钟

“告诉我,你打算拿这疯狂而宝贵的人生怎么办?”

这是美国诗人玛莉‧奥利佛(MaryOliver)的诗句。自从读到这首诗后,这句话就在我脑中盘旋不去,虽然对我而言,想做什么都已经太迟。

但我年轻的孙儿啊,无论你们在哪里,对于正在思考人生种种丰富选择的你们,想做什么都不会太迟。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人生必须向前走,但在往后看时最能理解人生。

如今我已八十六岁,就统计上而言,应该早已入土,往前的人生可能所剩无几,但回首过去的人生,还有很多尚待理解之处。

如今我明白,生命是如此宝贵,不应浪掷生命,我们不应只是设法度过人生,经过时间淬炼,我才懂得把未来的人生看作机会,而不是问题。

但愿我当年能更疯狂些,但愿我更大胆跨出去,冒更多风险,更放任想象力驰骋。但我当时还不认识玛莉‧奥利佛,尚未读过这个一针见血的问题。

我之所以写下这些信,是希望我对人生和人生挑战的省思,或许能帮助你们更懂得回答玛莉·奥利佛的问题。

你们生活的世界和我过去认识的世界大不相同,但我猜想你们会碰到的问题,却不会和我有太大差别。

我们很难透过他人的经验学习,但或许我的省思至少能让你们在行动前先驻足思考;或有的时候,在行动后重新省思。

01 你是谁,比你做什么更重要

多年前,内人和我想去意大利住一段时间。我们到意大利几个月后,朋友问我们有没有见过那群尤斯特比(Eustabies),我们说:“没有,那是谁呀?”

朋友解释,她不是指尤斯特比家族,而是指那些被问到他们是谁时,总是用“喔,我从前是......”开头,然后告诉你他们到意大利过退休生活前是做什么的人。

真悲哀,这些人仍在过去的人生角色定义自己。

首先,都是我们的错。我们原本就不该把别人局限在框框里,放在职务或角色的框框里。然而,我们和别人初次谋面,试图了解他时,难免会这么做。

就好像一只狗初次见到另一只狗时,会用鼻子嗅一嗅彼此,我们也会互相绕圈圈,循刻板印象来看他,认为会计师都很呆板,数学家都绝顶聪明,政客工于心计,生意人则很贪婪。

如果我们初识一个人,还来不及和他聊几句,就已经对他心怀偏见,真是太不公平了,可悲的是,大家都是如此。

最近朋友问我有没有见过刚搬到村子里的某个人,我从中学到一课。他说:“你会喜欢他。他刚退休,正在寻找新嗜好和交新朋友。”

我问:“他以前是做什么的?”

朋友困惑的看着我说:“我不晓得,这有什么重要吗?”

“不重要,当然不重要。”我回答,有点不好意思,我正在做我过去指责别人的事情,用别人现在或过去的工作来定义他们,却被逮个正着。

你自称是建筑师,从此你终身为自己贴上标签。如果你对建筑业怀抱热情,你可能很开心,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贴标签。这就像判刑一样,会跟着你一辈子。

我们借以谋生的方式无法代表我们这个人。

内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摄影研究,她要求摄影对象用五件物品和一朵花构成的图像,描绘他们的人生。这个练习非常发人深省,你也应该试试看。

大多数人都用选择的物品来象征所爱,例如人生伴侣或家人。也有人选择能唤起童年记忆或双亲或嗜好的东西,例如音乐、阅读或帆船。

她有时发现,没有人挑选物品来象征自己从事的工作。

有个年轻女子在石油业位居要职,我跟她提到这点时,她回答:“喔,那只是我做的工作,不能代表我这个人。我希望有朝一日,我的工作也能反映出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完全理解她的说法。

她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她似乎是个野心勃勃的年轻女子。几年后,她果真放弃石油业的工作,成为登山客、向导和探险队长。我还记得当年她的肖像中有两件物品乃是从大自然和户外活动得到的灵感。

还有一次,内人和一名年轻创业家一起做这个练习。他选择的第一件物品是皮夹,里面塞满一元美钞,我们当时在美国。他拿起钞票,把它放在桌子中央,说:“这就是我,我先是一个生意人。”

然后停顿一下,看看桌上的皮夹:“不对,不是这样,赚多少钱不重要,我的梦想是假如我能推出正确的产品,要看看我的产品如何在世界各地改变大家的生活。

可以想象,在那一刻他改变了那年轻组织的文化和优先级,让员工拥有可以认同的信念,毕竟谁会因为帮助老板致富而大感振奋呢?

插一句题外话,我经常纳闷,为何业界领导人总是认为提高股东价值可以激励员工?拼命为陌生人创造财富,如果不是近乎堂吉诃德式的乐善好施,就不过是愚蠢罢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为企业奠下稳固的基石。

02 别让工作绑架你

无论是因为工作上的需求让你醒着的时间都在工作,或你认为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胜过人生其他一切事物,当你愈来愈投入工作时,工作往往会控制你的人生。

我是过来人。我当时在新成立的商学院,为步入职涯中段的主管设计新的教育课程。在我心目中,第一批入学的十八名学员非常重要。他们能否成功,决定整个计划的成败,也关乎我未来的前途。我需要全神贯注在这个计划上,至少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每天孩子尚未醒来,我就出门上班;等到我下班回家,他们早已上床睡觉。到了周末,我疲惫不堪,但仍需为下周的工作做准备。

于是我为求平静,避开家人。内人抱怨时,我告诉她,我是为了她和整个家在辛苦打拚;我说,我必须成功,才能供应他们所需的一切。

她很不以为然。我还记得她说,她显然得当上我的学生,才能看到我最好的一面,或才有机会看到我。她说,她嫁的人是我,不是嫁给伦敦商学院。

我终于及时醒悟。不过,我看过太多婚姻因为其中一方或双方太过投入工作而失败,他们重视自己是做什么的,更甚于他们是谁。

当然在全年无休的世界里,有的人甚至还需要不断出差,很难有充分的时间脱离工作,完全做自己。

我们也许希望自己在公司和在家里都是同一个人,但真实状况可能会让你吓一跳。

有个事业成功的朋友在公司亲子日带女儿一起上班。后来我问小女孩有何感想,她说:“感觉很奇怪。坐在那张大桌子后面的人不象是爹地,而是我从没见过的人。”

不可避免的,我们都在人生不同层面会展现不同面貌,所以必须开拓出充足的空间,让自己的每一面都被看到。

老实说,我们在职场被需要的程度或许不如自己想象中这么高,只不过有时候上班比待在家里有趣也刺激多了,而且我们自认也表现得比较好。

一旦建立自己的家庭,我劝你要牢记上面几点。

保罗‧伊凡斯(PaulEvans),和费南度‧巴托罗梅(FernandoBartolome)写的《成功非得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吗?》(MustSucessCostSoMuch?)是在这个阶段的人生影响我最深的书之一。

书中纪录一系列对企业高阶主管的访谈,问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书名说明了一切:每个人都后悔在孩子还小,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花太少时间陪伴家人。

周末正逐渐消失。科技正在瓦解我们不工作的休息时间。

今天,不是只有医院、监狱和航空公司才全天候营运,每个人都可以全天候工作,许多人也确实这样做。

然而周末之所以存在,自有它的道理,我们至少需要有个星期日、星期六或星期五,端视每个国家信奉的宗教而定。

他们说,连上帝都会在第七天歇息,反省一星期来的工作。上帝说得对,俗话说,只用功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我们不只需要玩耍,我曾说过,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宁静中理解过往经验。我们需要时间与空间来反思过去一星期或一个月以来,哪些事情做得对,有哪些事情原本可以采取不一样的做法。

如果缺乏这样的省思,我们永远不会改变或进步,或尽己所能,充分发挥。

03 自己安排休息时间

我们必须把休息和反省变成常规。

问题是,今天我们必须自行安排这样的规律,无法期待组织或其他人为你安排。但拜新科技之赐,这应该可以轻松办到。

过去大多数人一星期工作五天,每年工作四十七周,还有一些假期,所以加总起来,每年的工作天数为两百三十五日,留下一百二十一天来休息、玩乐和省思。

我们可以每星期花一天来休息和玩乐,于是每年就剩下七十天左右用来思考和学习。或我们也可以稍做调整,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玩乐。

不一定非得在星期天休息不可,我们发现,星期天是一星期中最安静的一天,比较不会受到干扰,可以安心工作,星期五反而可以拿来参与文化活动及和朋友聚聚。重点是,这不只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需要。

没有社会常规可以充当指引时,我们必须诉诸自我纪律。

我的习惯是早餐前去外面散步四十分钟,通常我都去我家对面的树林,散步不但有益健康,更重要的是,会让脑子放慢速度。

我认为散步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活动。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不是前往某个地方,就是在做某件事情,唯有每天这个时间,只是漫无目的的散散步,朋友称之为“闲逛”。

此刻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大自然呈现它最好的一面,非常抚慰人心、不加批判、包容错误,是美好的同伴。

散步时,我任由心灵漫游,思考今天该怎么过,也回顾过去几天。然后试图在这样的氛围中抛开日常琐事,审视未来几周的优先级。

我发现我们很容易让别人的需求决定自己的日程安排。我本能喜欢忙碌,对别人的要求总是来者不拒,我必须设法不让这类要求占据我所有的时间。

你或许会说,这是某种形式的“正念步行(WalkingMindfulness)”,但我不会认为这样是出世,我只是取回人生的掌控权,重新设定优先级,因此必须脱离日常工作环境,进入节奏不同的另外一个空间。

在那里,虫鸣鸟叫,疾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取代了计算机键盘的敲击声。

【延伸阅读】
书名:《你是谁,比你做什么更重要:英国管理大师汉迪写给你的21封信》
作者:查尔斯‧汉迪(CharlesHandy),齐若兰译
出版:天下文化


作者:查尔斯‧汉迪(CharlesHandy)
来源:本文摘自《你是谁,比你做什么更重要:英国管理大师汉迪写给你的21封信》,天下文化出版
荐书/整理:曾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