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老狼999的空间 > 博客
暂停76天后 武汉企业这样追回失去的时间
2020-04-09 09:45:25 | 武汉企业
(原标题:暂停76天后, 武汉企业这样追回失去的时间)

导读:

4月8日,武汉解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经历76天“战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全面重启,迎接春暖花开的四月。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释放“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的重要信号。

武汉的“解封”激活了全国全面的复工复产。截至4月4日,武汉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97.2%,员工到岗率60.5%,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八成以上。

科技企业和汽车企业率先按下“快进键”,奋力追赶,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与此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企业也争分夺秒,重现往日的经济活力。

不过,海外疫情的蔓延也使得这两个地区的外贸企业及跨国企业必须迎战下半场“战疫”。

暂停76天后,  武汉企业这样追回失去的时间

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这意味着在按下暂停键76天后,武汉市已全面重启,迎接春暖花开的四月,进入到疫情防反弹和复工复产并重的新阶段。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国各个城市的经济节奏。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各类金融、财税政策,助力企业发展。武汉企业也在抗疫过程中“危中寻机”。

4月8日,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今年来,红外测温仪等防疫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开拓进入口罩机生产业务,衍生出新的机遇。

华中科技董事长马新强也表示,公司加速智能制造业务的落地,以桥梁、工程机械行业为突破点,调配旗下子公司华工激光、华工赛百核心资源,主导武船、宝桥、三一、博睿等行业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和重点项目实施。今年公司还将以点带面,促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更多的行业落地。

分阶段分批次复工

疫情之后,武汉市各大企业的复工复产分阶段分批次推进。

2月7日,为保障前线医疗物资质量安全,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图像获得湖北省防疫指挥部批准后,承担防护服防伪标识的设计与生产,第一批20名员工参与防疫物资保障工作。

2月20日,子公司华工正源作为疫情通信保障企业首批复工复产约100人,目前已超过1000人。同日,位于孝感的子公司华工高理在获得工信部批文后着手复工复产工作。而在2月底,位于光谷未来城的华工激光获批后开始复工。“虽然较之其他子公司,复工复产时间晚了些,但疫情期间,华工科技全面调动位于深圳、江苏等地的省外二级子公司实现产能转移,较大程度缓解了产能不足、物料输入及产品输出困难的压力,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客户的信心。”马新强介绍。

3月21日,东湖开发区防控指挥部批复华工科技总部复工。截至目前,华工科技8000余名员工(含劳务派遣),总体复工率超90%,产能已恢复,子公司华工正源抓住5G、数据中心建设机遇,加速光通信模块提产进程,日产能超7万只,超过去年最高水平。

武汉市经信委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武汉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工2853户,开工率97.2%,员工到岗42.9万人,到岗率60.5%,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八成以上。从龙头企业看,武汉市25户5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开工。东风本田、武钢有限、湖北中烟等重点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或超过100%。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开工。

完全恢复“还有一段路”

面对区域性疫情的“次生灾害”,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企业,完全的恢复运转,还有一段路要走。

4月初至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选取了武汉市十余家企业的小样本调研显示,

在武汉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陆续出现员工返岗困难、人员紧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复产节奏不协同,甚至国际市场上,全球疫情暴发带来的供应链的断档,给企业带来生产压力。

在早期的武汉市,生产员工返岗困难,用工紧张成为难题。东湖高新区一企业负责人则表示,不少员工住在黄冈、孝感等周边城市的县、乡、村中,公司人力资源部要与相关街道、社区、村委会沟通,落实放行。后来公司只能让黄冈、孝感子公司负责把员工接到武汉边界,员工拖着行李走过卡口,再由车接回公司宿舍。有时候车子一天跑两趟也只能接回十个人。不过,如今随着武汉全面重启,员工返岗问题不会再困扰企业。

但复产后的销售问题开始显现。一家位于蔡甸区的制造企业透露,“复工后,公司销售人员走出湖北,需经过复杂的隔离、检测等措施,订单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位于东西湖区的一医药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公司产品的生产,需上游的印度或国内其他企业供应原料,但目前因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材料进口受阻,国内合作厂家产能跟不上,上下游企业出现断裂式复工复产,实际上公司产能还是无法满足。

位于武汉开发区(汉南)的一企业负责人则透露,在年前公司积压的大量订单,导致现在所需产能应是正常产能的2-3倍,短时间内无法在合同规定的日期内交付产品。另外,公司收入占比约25%的教育行业复学时间未定,市场订单被其他同行分走。

针对这些局面,上述负责人建议,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金融纾困输血力度,并与财税政策配合,比如在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减免。除金融机构外,通过市场手段予以金融纾困,而在国家大力发展的基建等相关领域,对具备竞争力的湖北省优质企业予以一定的市场倾斜。

企业危中寻机

不少企业正积极解决疫情带来的问题,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马新强介绍,针对公司产品的核心部件,公司一方面通过自研实现部分核心部件的设计、生产,另一方面也在发展、培育国内供应商进行国产化替代。

企业还在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在疫情当口,华中数控切入口罩机生产这一新领域,支援医院医疗物资设备。“从3月份开始,公司生产的口罩机已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应用,特别是通过网络营销,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满足了全球对防疫物资的需求。”陈吉红表示,红外测温仪等防疫产品的销售额增幅明显,能适当反哺被疫情影响的其他业务。

通过这次疫情,中国制造型企业自动化、智能化进程会大大提速。

马新强指出,“为此,华工科技的‘激光+智能产线’、‘激光+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业务方面加速落地应用。针对优势产品光模块领域,公司还结合没有太受疫情影响的新基建建设需求,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前布局新一代的智能产品。“公司已在考虑进一步引入高素质的人才,释放人才红利,满足这些新规划的要求。”

武汉科技企业开启“抢跑”模式


4月8日,在经过76天的“战疫”之后,武汉结束离汉通道管控。

同日,百度发布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武汉的生活正在回归。例如,武汉地区搜索“天气”相关内容环比上涨23%,超过“疫情”相关内容,“穿搭化妆”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样上涨60%、“复工证明”近30天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320%。

作为科技制造重镇,武汉的复苏过程中少不了科技企业的“抢跑”。

早在3月26日,长江存储武汉总部便全部实现复工,小米总部则在3月30日正式复工。3月31日,高峰期容纳1万名员工的联想武汉基地已经实现万人到岗,全面复工,产能恢复至60%左右。

此外,众多互联网、电商企业,也开始“助力湖北”,帮助湖北及武汉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开启“拼进度”模式

身处武汉当地的科技企业,早已开始忙碌起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3月26日,长江存储武汉总部通过员工到岗和远程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部复工,产能利用率达到73%。“目前长江存储已实现全员复工,各项进度正在抓紧追赶。从中长期来看,这次疫情并不会影响总体进度。”长江存储CEO杨士宁表示。

小米武汉总部则在3月30日正式复工,员工经过健康码打码、红外测温和消毒之后,可以进入办公大楼工作。

武汉是联想制造的大本营之一,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产业基地是目前联想在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3月31日,高峰期容纳1万名员工的联想武汉基地已经实现万人到岗,全面复工,产能恢复至60%左右。4月8日,联想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工厂目前实现全面满产运营。

这意味着,联想工厂的恢复节奏,远比预想的更快。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从联想方面获悉,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人员和产能将在3月底恢复至60%左右,计划在4月中旬全面恢复生产。

“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武汉协同发展、同频恢复,疫情未对武汉产业基地的生产齐套性造成明显影响。”联想集团方面表示,其上游“芯片”及“显示屏”供应商,如天马、华星光电、长江存储等也都在武汉投资设厂或扩建,随着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安全有序恢复生产,联想集团将坚持以全域数据融合为基础,加强工厂内的智能计划排产和供应链上下游的网络协同化。

一方面是科技产业链复工进行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被迫宅家工作,也间接刺激了部分市场。市场研究公司NPD此前公布报告称,今年3月前两周电脑显示器销量翻番,达到了8万台;与此同时,笔记本、鼠标和键盘销量也均增10%。另外,B2B的销售量也有所增长,2月最后一周面向企业的笔记本销量同比增长30%,3月前两周增长50%。

对于相关业务情况,联想集团MBG中国区制造高级总监齐岳透露,联想武汉基地订单已排至5月,受疫情影响,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产品需求看涨,预计整个二季度都将保持忙碌状态。

加入武汉工厂之后,联想的生产能力全面拉开。据了解,联想在全球共有33个制造基地,在中国设有5大工厂,分别位于合肥、武汉、深圳、成都、惠阳。此前,联想在合肥、深圳、惠阳、成都的工厂都已经重新恢复生产,其中深圳工厂已经100%恢复产能,合肥工厂产能恢复良好。深圳和合肥工厂是联想PC、服务器、数据中心产品的生产主力。

科技企业助力湖北


武汉企业开始复苏的同时,大量科技公司也纷纷向久经疫情考验的湖北及武汉伸出了援手。

早在4月1日,京东便宣布,在其推出的“春雨行动”中追加价值1亿元资源,专门为湖北品牌商家开辟“买光湖北货”会场,帮助湖北品牌商家快速复苏。4月2日,京东进一步宣布,计划包销10万吨、价值约60亿元的小龙虾,以此帮助湖北滞销的小龙虾打开销路。4月8日,京东再次宣布三大湖北支持计划,未来三年向湖北投资超60亿元。

腾讯则于4月7日宣布,将继续加大在湖北省的投入,公布一揽子投资计划,将在数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出行、人工智能以及安全等方面与武汉深度合作。同时,未来五年内,腾讯在湖北的员工规模将达到现在的4倍。

4月8日,小米集团旗下电商“小米有品”上线众筹潜江龙虾活动,众筹周期将持续14天。与此同时,小米有品将针对湖北地区企业推出扶持政策,湖北的合作企业及意向合作企业,享受半年内佣金减半优惠。4月8日,抖音发起援鄂复苏计划,投入百亿流量,发起“市长带你看湖北”等百场直播,支持湖北高效复工复产。

根据京东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数据,4月1日至7日,湖北货的线上成交额整体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06%,环比3月同期增长了81%。其中,湖北本地消费增长了139%,广东成交额环比同期增长132%,北京、上海、重庆、福建、广西、四川等地的成交额环比同期增长均超过50%。

“解封对于生鲜行业而言变化还是明显的。”京东生鲜业务负责人唐诣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首先是用工的流动性增高将提升生鲜分拣能力,从而提振周期时间段内的供货能力,其次对生鲜上下游而言,解封也意味着链条的流通性将更上一个台阶。

物流方面,唐诣深表示,解封后,湖北地区对外的物流运力将更快恢复,对于拥有保质期和保鲜期的生鲜行业而言将更有助益。

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小龙虾为主要商品,公司总经理卢玥期待市场的积极反馈。“从市场而言,解封之后消费需求可能会有短期的爆发,相信一切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秭归县郭家坝镇贤晟脐橙专业合作社、恒晟果业加工厂总经理钟义则认为,解封之后,整个农产品销售才算真正畅通了,“我们秭归脐橙的品种是最全的,未来希望与京东通力合作,保证一年四季产品的销售。”

珠三角蓄能“新基建” 返粤务工人员超千万

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开发区,从湖北返程的员工已经投入到京信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京信通信”)的生产线上,加班加点赶制一批订单。

自疫情发生后,珠三角不少企业已与武汉乃至湖北深度联动,作为广东首批优先复工企业,京信通信2月10日就紧急复工,为抗疫前线提供通讯设备。

“复工第一周复工率70%,但受制于诸多因素,供应商复工率仅40%。”京信通信总裁办副主任李龙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称,2月26日公司研发与职能类员工复工率已达95%,供应商复工率接近100%,产能接近饱和。

京信通信7周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仅是全国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随着武汉解封,交通大动脉通畅、各行业产业链梗阻消除,全国复工复产全面加速。

珠三角也传递出一个信号:珠三角正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截至4月1日,广东全省534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9.1%,工业企业用电量达去年同期的95.2%,外省籍务工人员返粤约1001万人、占节前返乡人数96.3%,新兴产业正加速蓄能“新基建”,外贸类企业正打破延续多年的“重外贸、轻内贸”格局……

增资扩产蓄能“新基建”

3月29日上午,京信通信在广州市开发区内新投产的智能工厂正式投产,120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制5G新品订单。

“新投产的智能工厂投资超5亿元,主要生产5G介质滤波器、5G天线等通讯网络建设系统的关键射频部件。”李龙飞直言,生产线扩张正是得益于国家的新基建政策,5G通讯硬件订单需求暴增。

诚如他所言,京信通信近日独家中标了中国移动5G小基站项目。在业内人士看来,小基站项目代表的室内移动网络覆盖一度被誉为5G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此前统计表明,目前4G移动网络中超过70%的业务发生在室内场景。

“公司新投产的智能工厂,正是为提前蓄能新基建,满足即将到来的5G订单激增而作出的提前布局。”李龙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龙飞还表示,当前大部分订单来自于国际市场,国际订单交付比较迫切,因此公司值班安排“两班倒”全力赶制。

疫情之下,亟需赶制订单的还有广东格兰仕集团(下称“格兰仕”)。3月28日下午,在其佛山厂区内,71名来自湖北宜昌的新入职员工加入微波炉制造车间。

而今年6月,格兰仕将启动其在顺德区细滘的工业4.0项目,这项总投资29.75亿元的项目将建设成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

格兰仕增投扩产的底气来自于市场。据格兰仕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介绍,全球疫情阴霾之下,格兰仕海外订单逆势上升。尤其是今年1-2月,格兰仕自主品牌全品类家电在北美市场出口量增加至102%,甚至不少海外客户纷纷追加新订单,使格兰仕外贸订单排到了今年6月底。

格兰仕为此想方设法从各地接回工人,全力保障工厂复工复产,换来了如今开足马力保订单交付。格兰仕预计今年一季度出口目标调整为增长15%,外贸增长成为其发展的一大引擎。

外贸“出口转内销”

在走访调研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疫情给广东外贸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东莞美驰图实业有限公司厂长吴克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公司外贸业务占比90%,主要订单来自于欧美国家,受全球疫情影响,公司二季度订单预计延迟交货。

“从2月底开始,就陆续有海外客户提出延迟交货需求,3月前两周更是集中涌现。”吴克翰此时忧心忡忡,需要延迟交货的货品已经有十几个货柜,“接下来如果资金链断裂,公司经营也会出现大问题”。

这仅是广东外贸行业疫情期间的一个缩影。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提供的数据显示,1-2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5.2%。其中,出口下降17.5%。

作为外贸大省,广东不仅在稳住外贸基本盘过程中作用巨大,更事关全球供应链稳定。疫情期间,不少广东外贸企业转换思路,主动出击,纷纷从单纯依赖外贸向内外贸兼具转型。

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辉刀剪”)作为典型的外贸企业,是中国五金行业唯一一家“出口免验企业”,以前80%依赖替欧美企业代工。

金辉刀剪副总经理钟嘉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际上企业从去年开始受中美贸易影响就有心向内贸转型,尤其是3月份受海外疫情蔓延影响,生产线60%的订单暂停,工人也面临再度放假状态。

“这次疫情反倒坚定了我们转型的决心。”钟嘉良表示,金辉刀剪从三个方面转型,一是入驻阿里巴巴1688厂货通,二是入股小米优品旗下现有品牌,三是完全打造自己的新品牌。

他拿1688厂货通举例,公司转向电商渠道后,一场营销内购会下来,核心主打的6套刀具销售额就突破了20万元。这更让公司坚定了“出口转内销”的信心。“金辉刀剪正在组建品牌营销团队,接下来将全力主攻自有品牌。”

银政企合力开拓新市场

疫情期间,广东的迈瑞医疗呼吸机累计供应量占全国六成;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成功研发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总体准确率达95%;广州兴世机械自主研发的口罩机,创造了每分钟生产1000片平面口罩的设计速度,日产能预计为120万片以上(24小时运转)……这一切都得益于广东银政企三方通力合作。

广东在疫情期间联合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解决金融难题。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强化科技攻关实施科技惠企行动支撑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联合数家银行推出“科技贷”,最高500万元满足企业生产、建设和科研资金需求。例如,广州市科技金融中心对180家抗疫企业出具贷款确认书,截至4月1日授信金额已超12亿元。

疫情期间,位于广州市开发区的广州海洁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需紧急为抗疫一线生产“医疗净化负压隔离病房”“医用空调净化器”等,但因库存原材料告罄,流动资金紧缺。

了解到海洁尔医疗的“燃眉之急”,广州市科技局紧急审批申请,指导广州市科技金融中心协调兴业银行两天内完成放款,同步为该企业增额至500万元,为后续生产提供支持。

通过银政企三方合作,广东企业不仅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更开拓了广阔的新市场。广州兴世机械原本是华南最大规模的纸尿裤及卫生巾生产线设备制造企业,其副总经理吴婉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州口罩机设备紧缺,广州市工信局迅速摸查到公司具备转产口罩机条件。

“收到口罩机生产任务后,公司迅速取消了原有订单,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吴婉宁直言,得益于政企协力,公司才迅速完成了口罩机、儿童口罩设备的量产化。

长江经济带再度激活 企业应战疫情下半场


随着“解除城市封控”的一声令下,武汉对外铁路交通走向恢复,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踏上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列车。

武汉这一关键节点的“解封”,激活了长江经济带全面复工复产的拼图。在等待武汉人回归工作岗位之时,长三角地区也正以争分夺秒之姿,重现往日的经济活力。长三角 “三省一市”公布的最新复工数据显示,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安徽等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超过99%。

接近全面复工的背后,长三角地区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优势,政企联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速。不过,作为以全球化、国际化发展为战略定位的长三角,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之时,海外疫情的暴发让该地区部分外贸占比较高的企业以及跨国外企,迎来了下半场“战疫”。

多举措力促100%复工

今年春节,47岁的龚宗娥没有返回江西老家。来到宁波市象山县务工近十年的她,目前是当地一家饭店的服务员。春节期间饭店歇业后,重新开业的时间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一再推迟。

“没有收入来源,又要交纳房租。”原本出于节省路费考虑的龚宗娥,却意外面临较大的开销。焦虑不安之下,她看到了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招工信息。

“国内疫情发生后,公司订单充裕,急需开工,但因交通管制等原因外地员工无法及时返岗,劳动力短缺。”锦浪科技董事长、总经理王一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为了解决复工初期工厂人手不足的问题,该公司便考虑能否调动本地劳动力的方式进行临时性填补。

经过入职培训后,龚宗娥2月10日开始了过渡期的新工作。当天与她一同入职的还有约60名“共享员工”,他们所负责的都是生产线上门槛相对较低的工作内容。

锦浪科技的这次招工模式,即是疫情期间国内比较流行的“共享员工”模式。该模式下,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的合作用工方式,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

锦浪科技成为国内最早一批采取该用工模式的企业之一,有效地解决疫情初期劳动力不足的难题。2月下旬,这家国内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已实现产能满负荷运作,并开启了新一轮的人员招聘。据王一鸣介绍,该公司今年计划扩员50%以应对饱和的订单。

200多公里外的上海金桥,跨国企业沃尔沃建筑设备金桥工厂同样正在满产能运转。

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詹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2月10日正式复工以来,该公司产能、供应链以及销售业务等方面均已实现100%复工复产。

回想起过去两个月紧张的复工复产过程,詹旭直言“这是一场应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本次疫情过程中,沃尔沃建筑设备第一时间在各个部门、各个层级成立了应急团队,进行体系化运作,以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并举。

詹旭介绍,得益于春节前夕成立的应急团队,沃尔沃建筑设备早早开展了医疗物资、应急物资以及生产物资的储备。自1月底起,公司要求员工线上报备员工信息、健康状况等信息,并于1月份安排外地员工分批返岗、隔离,以确保正式复工的开展。

而作为一家在沪的外企,沃尔沃建筑设备还需面临着如何确保外籍员工顺利返岗的考验。沃尔沃建筑设备在沪约有20多名外籍高管、员工。“与国内员工对于疫情认识不同,部分外籍人士由于文化、信息差异对于返沪后的居家或集中隔离要求并不理解。”詹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公司针对外籍人员返岗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第一时间向外籍人员及其家人发放复工指引,分享中国疫情防控信息,制定返沪路线。

多种举措并行之下,沃尔沃建筑设备外籍高管、员工基本顺利返岗。

“战疫”下半场

日益严重的海外疫情,让香港贵为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帅开始担心下半年的订单执行情况。

“最近陆续遇到了一些海外客户暂停订单交付、延迟订单出运甚至取消订单的情况。”于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虽然海外疫情对上半年的订单并未带来很大影响,但对8月份以后的订单执行带来了不确定性。

贵为贸易是国内知名的宠物玩具设计、生产和制造企业,在线下宠物玩具市场占据了极大的份额,并对外出口。2019年,该公司内、外贸易实现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其中海外业务占比超过七成。

贵为贸易的国内业务总部设立在江苏南京,并在江苏、安徽等地建有6个生产基地,人员总规模超过1800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全面实现复工复产。

“在今年春节前,我们提前按照4、5月份订单的工作量进行产品主要原材料储备入库,保障后续产品的生产。”于帅表示,得益于提前储备生产材料和生产基地就近招工不受外地员工返岗影响,该公司复工后产线很快运转。但由于疫情导致物流受阻,产品出货遭遇困难,其线下销售业绩有所下滑。

于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司生产迅速恢复常态,但海外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司仍然遇到了部分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

所幸的是,由于目前国外对宠物用品归为必需品让出口可以正常进行,对此,该公司与海外重点客户积极保持沟通,调整出货计划和排期,以应对海外疫情所带来的下半场考验。

事实上,海外疫情所引发的下半场“战疫”,使得包括沃尔沃建筑设备、锦浪科技等有外企背景或出口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

“我们现在提出一个‘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概念。”詹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上半场”,沃尔沃建筑设备主要担心疫情影响国内业务,而目前来看国内的产能、供应链均已完全恢复,销售业绩迅速提升。到了“下半场”,中国以外的疫情发展对公司海外市场的产品销售不可避免地带来影响,包括海外地区的供应商方面,因此确保供应链安全成为重要一环。

满负荷运转的锦浪科技,则选择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降低海外疫情的影响。

2019年,锦浪科技的海外业务占比超过60%。“我们原来估计4、5月份会有所转好,但现在预计整个二季度海外疫情都会比较严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王一鸣强调,锦浪科技目前尽可能平衡国内、国外的订单比例,对于国内业务,该公司进行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储备。

“好在3月份国内光伏政策基本明朗,国内市场订单开始旺盛起来了。”王一鸣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