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七返九还的空间 > 博客
赵伯平管理专著: 《中国企业的病根子》连载七十五
2020-04-28 20:03:39

(说明:本书先后成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的图书馆藏。)

下篇:中国企业的病根子

26、静为美

提倡以静为美的价值观,从稳定农耕社会政治的角度讲作用有两条:一它是推行封闭政策的必然要求,它与图安稳,明哲保身的价值观互为支持,目的都是为了使愚民百姓彼此隔绝开来被分而治之。因为仅仅把他们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圈子内还不够,还要让他们确立起怕管闲事,求安稳,懒得走动的理念,这才是治本之策。否则,他们还会蠢蠢欲动,惹事生非。李大钊先生就曾痛心疾首地提出:“东人求治,在使政象静止,维持现状,形成一种死秩序,稍呈活动之观,则诋之以捣乱”。

二是降低愚民百姓对物质消费的需求,增强他们对物质诱惑的抵御能力。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有:“静能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之说。《增广贤文》中也讲:静中观物动,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忙处会偷闲,闲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其出发点都不外乎引导世人做超凡脱俗,少食,最好不食人间烟火的君子,以尽可能多地将财物奉献给喜欢多多益善的尊长。

手段老道的统治者和他们的帮忙文人,为把愚民百姓培养成死人多口气的静物,便精心炮制出“和为贵,静为美”的价值标准,胡扯什么:“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把静与文雅、文质彬彬强扭在一起,并坚持从娃娃抓起,要小儿“沉静立身,从容说话”;还大吹特吹静的功效,宣称静可以制动,柔可以克刚;且煞费苦心地搜罗出:平沙落雁、远浦归航、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古寺晚钟、渔村落照所谓的山川八景,用艺术的手段去深化民众对静为美的理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统治者和他们的帮忙文人的艰苦努力下,中国农耕社会的愚民百姓,终被驯服成一个个低眉顺眼,小心下气,唯唯诺诺,安安静静的好男人、好女人。为形象化地展示统治者创造的丰硕成果,我谨借鲁迅先生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的一个片段供世人欣赏:

“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 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人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周海婴)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厌烦,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象日本孩子相。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敬请关注赵伯平的微信公众号:zbpglzx2016

赵伯平(管理咨询专业,擅长领域: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组织设计、人力资源,zbp079@163.com

赵伯平的四本管理“鸣”著:

最早发现《中国企业的病根子》;

于是提出《三阶梯管理》(已出版);

然后主张《以权威破除权威》(已出版);

进而呼吁《从狼性文化到磁性文化》(已完稿,待出版,有意向的出版机构请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