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林伟星博士的空间 > 博客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论在今天看来仍具远见
2019-09-02 13:42:55 | 人力资本论 , 舒尔茨

这已经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理论——西奥多·W·舒尔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研究这一理论呢?

随着中国劳动力的代际变迁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传统主要依靠劳动者体力来获得经济增长的时代即将过去,依靠人的创新和创造获得持续发展,才是未来的出路。这,就是我们在今天应该认真审视人力资本的重要意义。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舒尔茨提出此理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观点吧!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有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到很大的创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人迷惑不解。

除此以外,在美国也发生了一个难以用经济学解释的现象:1929年和1957年美国国民收入增加了1520亿美元,其中有710亿美元是增加的物质资本所不能解释的——按照以往经济学观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应当等同于与土地、自然资源、机器设备等要素消耗的速度,经济增长超出的部分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对于增加的物质资本,经济学家们试图寻找出增长的源泉,从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许多学者对经济增长的动因依然归结于实物资本的贡献,而把劳动力看作是“无资本”要素。带着这一偏见,这些经济学家把经济增长动因的解释引入了死胡同,形成了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一、舒尔茨在长期的经济研究中发现了未解之谜中的奥秘——人力资本的价值;


经济学领域出现的这种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引起了西方整个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舒尔茨在研究时发现:德国、日本战后迅速崛起除了政治、经济、资源等因素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历史资料显示:二战后的德国被分裂成东西两部,东德借鉴苏联的粗暴阶段划分模式,导致东德建立初期内部的富人阶层、知识分子以及部分技术人才最先受到严厉的打击。为了生存,1000万东德人向西德地区流动(而当时的东德全国总人口也不超不过2000万人),大量人员流失对东德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东德国民财富损失约70亿至90亿美元,1990年以西德战胜东德宣告德国统一。西德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这与东德很多工程师、产业工人进入西德,使得西德科学技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日本:作为战败国,日本战后几乎是一片废墟,经济陷入了全面崩溃和瘫痪。日本国民进一步认识到“要是日本复兴,除了教育别无他途”。因此,日本仿照美国,进行了教育改革,首先是实行了6/3/3/4新学制(即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大学4年)1945年经济“起飞”前夕,初衷普及率达到80%。另外,在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上要求十分高,不像美国城市和乡村学校之间普遍存在质量差别。

除此以外,日本还进一步扩充各种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十分注重婴幼儿教育;通过广播讲座举办父母培训班,让父母成为合格的婴幼儿教育者,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不仅如此,日本十分重视高等人才的培养,1947年日本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1949年幼发布了《国立学校设置法》和《私立学校法》,都是为了培养高等人才而建立的法律。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也顺应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来满足企业的要求:加强理工科教育、新建理工科大学,并扩大招生;大量增招理工科学生、扩充理工科专业、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日本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扭转了崩溃的国民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强国。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解释了国民收入增长与国民资源增长之间存在缺口的原因。他说:所谓的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理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表现为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显著标志是他属于人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的,因为他表现在人的身上,这一观点道出了人力资本的基本属性。


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应运而生,那么,其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物力投资比起来,前者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他对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级教育投资额度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由此可以看出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很高。

除此以外,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他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

其二,人力资本可以代替和补充生产要素中不足的部分,就像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所产生的价值,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舒尔茨在其长期的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通过教育,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所增加的。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由此可见,通过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创造了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估计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作出的贡献。

舒尔茨还提到: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人力资本可以使经济增长,增加个人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社会分配的不平等现象趋于减少。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的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舒尔茨认为个人收入的增长和个人收入差别缩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工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工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状态。

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舒尔茨认为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年限的延长,随着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提高,社会个人收入不平衡状况将趋于减少。

再次,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趋于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舒尔茨指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依靠财产收入的比重已相对下降,依靠劳动收入的比重在相对增加,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随之增加。


三、专家观点: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产业教授、成功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林伟星博士认为,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论的思想在今天来看依然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中国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价值,但可能会忽略了人力资本所起作用的文化传统;

如上所述,舒尔茨认为:德国和日本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这其中,舒尔茨所强调的文化传统,在最近比较火的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里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不是美国人教育水平不高,我们在片中可以看到硕士高材生来应聘,但多年来过着或者以舒适中产生活为目标的美国人,显然已经不适应制造业所要求的纪律、效率和坚韧。众所周知,与片中的美国工人不同,德国和日本人在全球都是以严谨和勤勉著称的。而在这方面,中国人自古更是以勤劳坚毅闻名全球,再加上不断提升的教育水平,这让曾经的“学生”在工厂里变成了美国人的“老师”。因此,人力资本中因文化传统形成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基因,不应该在这个时代被遗忘。

2、教育提升了收入分配的平等性,让人依靠自身劳动价值获得更多收入在今天的中国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不缺劳动力——甚至可以说正面临着不少适龄劳动者的失业风险,那个时候,资本是最刚需的。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本的话语权和分配权也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但随着中国新生代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原始资本得到不断积累,加上中国的产业竞争已经从简单的加工组装上升到了创造创新阶段,这个时候,人的价值变成了最为核心的资源,人力资本个体的话语权也逐渐提升。以往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多少来获得分红的权利,在诸如华为、小米、海底捞、韩都衣舍等创新企业中正获得极大的突破。人力资本个体凭借自身的价值,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人力拥有了类似“资本”的参与权和分配权。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人力资本个体与组织的共生共荣,为构建更为和谐稳健的劳资关系树立了良好典范。

而这一点,舒尔茨早在上个世纪就指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依靠财产收入的比重已相对下降,依靠劳动收入的比重在相对增加。今天看来,舒尔茨的观点可谓是远见卓识。在未来,这样的实践和案例在中国还会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也将得到极大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