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成功人力资源的空间 > 博客
中国人力资本经营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2019-03-18 18:48:01 | 人力资本 , 发展趋势

原创作者:丁龙昌、周站

 

引言

从人力资本概念进入中国以来,国内有关人力资本的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从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网站中国知网中检索主题为“人力资本”的论文就可以检索到数万条。人力资本概念在中国也似乎成了某种时髦的名词,各种以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的机构、论坛、著作也在蓬勃发展。本文试图在对中外人力资本理论及实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一些预判以资读者参考。

 

一、人力资本概念的起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亦称“非物质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西方经济学概念。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其主要特点在于它与人身自由联系在一起,不随产品的出卖而转移,通过人力投资形成。

最早的人力资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值。亚里士多德也认识到教育的经济作用以及一个国家维持教育以确保公共福利的重要性。但在他们眼中教育仍是消费品,其经济作用也是间接的。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冲破重重阻力使其成为经济学一门新的分支。舒尔茨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研究。因此,舒尔茨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 

我国的人力资本研究始于改革开放,虽然研究的时间比较短,但国内学者在传播和研究人力资本理论取得的成果比较丰硕。在人力资本的内涵、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人力资本产权与收益分配、人力资本运营、人力资本利用现状与配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等领域形成不同的研究分支。

 

二、人力资本的重要价值:人力资本是强企和强国第一资本;

人力资本是对人的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过去投资的现行价值,是一种收益率很高的资本,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缩小收入差别,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增加重要的多。

比如德国,对于德国近代的崛起,普遍认为国民教育和科技进步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人力资本的质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德国最早实行义务教育,1763年普鲁士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未成年人必须接受教育。俾斯麦执政期间,教育和服兵役是德国人两项强制性义务。“德国十九世纪以后教育成为国家活动之一部分”。

此外,德国还拥有高度发达的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也有着与宗教同等重要的地位。德国还是最早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到19世纪,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德国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联邦宪法规定,凡是工厂所在地有工业进修学校的,工厂主必须提供方便让工人入学。总体看,19世纪德国几次教育改革,实现了教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德国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由于教育和兵役制度紧密结合,国民长期接受教育和军事的双重训练,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传统:一是严守纪律,忠于职守,严谨认真;二是教育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善于思考和辩论;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这些特点在德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造就了一批能快速掌握工业化技能、组织性强、效率高的产业工人,和一支素质很高、梯队稳定、敬业精神极强的科研队伍。德国统一后,产业工人队伍随着工业化进程迅速壮大,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德国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颁布“大保险法”,对工人进行全面的社会保护。 

这些都是德国从耶拿战败后到一战战败、二战战败等每次战败的阴影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也是至今德国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德国的经验看,人力资本对国家崛起具有根本性影响。总的逻辑是,国家崛起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综合国力主要源于经济创造,经济创造的潜力在于人口和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创造的活力源于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对创新人才和创新活动的鼓励。而创新人才和创新活动的涌现,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国民和优良的国民精神。国民素质和国民精神的培育则源于长期的教育、文化、培训、健康及医疗投入。同时,良好的社会秩序源于社会阶层优化和合理流动,流动的前提是机会公平、有效激励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也就是促进人尽其才、安居乐业的体制机制。当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到相当程度,形成较大优势,在实施恰当的国家战略甚至仅是看似偶然的历史机遇下,人力资本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带动社会创造潜能和国家经济潜能的释放,往往就此打开国家崛起之路。

由此可见,人力资本经营理念不仅仅应该体现在具体的经济组织中,更应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实施。把钱主要投到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兼顾人力资本对国民教育进行大力投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人力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国家也强。

 

三、中国人力资本经营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一)中国创新型企业在人力资本经营方面做出了不少积极的探索;

互联网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日益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这改变了过去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博弈关系。原来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新经济时代是知识在雇佣劳动,劳动在雇佣资本。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与资本博弈的过程中,人力资本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共同做法。西方的一些先进企业,继设立CEO (首席执行官)、CFO (首席财务官)、CTO (首席技术官)等职位之后,又有了 CKO ( Chief Knowledge Of-ilcer首席知识官,又译为知识总监)这一重要职位,主要负责将员工的知识变成公司的资本。

而在这个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共创价值、共享价值的时代,中国企业在实践中也已经形成了各自的鲜明特点,做出了不少精彩的案例。比如:

华为模式:20世纪90年代有组织在华为制订《华为基本法》的时候就提出了知本论,从资本论到知本论,其实就是强调资本和劳动之间是相互雇佣的关系。正是这种相互雇佣,体现出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作用。华为的虚拟股权制(利润分享制)是典型代表,华为公司86%的员工拥有96%的收益权,实现了共同致富。在华为,任正非占股份1.24%,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人力资本。所以说是知识在雇佣资本,劳动与资本一样具有剩余价值分配权。

阿里巴巴模式: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软银集团孙正义占有28.8%,第二大股东是雅虎,马云只占7.8%,但是阿里还是控制在人力资本(马云及其合伙人)手中。这是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认可同股不同权,对企业人力资本就具有了比资本更大的经营所有权和管理权。所以,这种合伙人制度本质上是一种高端人才共同致富的制度。

海尔模式:海尔的人单酬模式,重新定位了人与组织的关系。这种定位是以人为核心,实现了“组织人”身份向“自主人”身份的转变。人与组织的关系彻底变成了主动关系、伙伴关系、激励支持关系和共赢关系。目的在于划小经营核算体,提高员工自主经营能力,激活人的聪明才智,让员工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提升整个组织对客户价值创造的能力。

阿米巴、小微化和组织平台化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和破解人力资本困境的方式。将组织分成小的集团,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独立核算制进行运营,培养具有经营意识的领导者,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理念。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将会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终极核心竞争力,会更大强化人力资本运营的理念。

(二) 中国人力资本经营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1、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和力度有待提升;

1)困难与挑战

在过去40余年,中国取得了许多飞速的进展,这除了实体的投资驱动以外,也是基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就出生的大量中等技术水平的人力所带来的经济驱动,这种劳动力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平等教育政策的结果。

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 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例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型业态将为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同时,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业链的延伸和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迈进,都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新兴产业的出现必然要求从业者有新的知识和技能,所有这些结构性转变都要以更高、更新的人力资本积累为前提。

而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中国现有的人力资本并不能满足需求,首先大学生毕业生知识与社会脱节,其次创新创意人才、技能人才稀缺,强化人力资本投资迫在眉睫。这个问题很早就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到,比如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就在2017年的“中国制造2025余推进机构性改革”论坛上,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提问时吐槽大学教育与工厂的实践有很大差距,大学生动力能力普遍不强。苗圩承认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并表示:如今我国急缺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需要他们能够到工厂、车间去,直接从事生产线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而目前的大学生很多都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在教育体制上一定要进行改变,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培养力度。中国不需要800万毕业生都去做工程师、科学家,去研究,如果没有一批掌握了高技术的人才,中国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将是一句空话。 

2)机遇与需完善的配套支持建议

可喜的是,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并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国务院最高领导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时指出多个有关职业教育的重磅信息,首次提到今年要对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此外,还要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还将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此外,还透露出了三大动向,第一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动向;第二待遇平等化持续推进 ——多地调整技术技能人才落户、就业等政策动向;第三就业前景看好 ——经济高质量发展催生技术技能人才更大需求,技工收入不断提高。

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以及本科招生规模增加,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已面临生源危机,扩招100万的生源从哪里来?高职生源要从稳就业出发,从实体经济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出发,而非简单从应届生源考虑。我国拥有农民工将近3亿、退役军人0.57亿,残疾人0.85亿,三者相加4.3亿,他们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稳定就业,国家才能稳定。扩招100万将会为他们提供难得的机会。

但国家在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更要考虑到制约生源本身参与教育的因素。以52岁的山东莱芜泥瓦匠郇政华为例,他在高考落榜31年后重拾纸笔,一边打工干活,一边复习功课,2018年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但因家庭经济原因,他遭到了家人特别是妻子的“反对”。9月中旬,入校军训没多久,便被妻子喊回。郇政华说,家里状况一般,女儿刚刚工作,儿子尚在上学,且有老父亲需要赡养,自己现在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撑”。“我爱人严厉反对,上大学耽误赚钱啊!”郇政华说,妻子想得较远,希望多赚钱,将来给儿子买房。他准备暂时在家自学,找活儿挣钱,打算挣些钱后再回校上学。 

从郇政华的例子我们看出,真正制约生源本身参与教育的因素更多的在于自身的家庭,比如学费问题、子女教育支出、赡养老人等,更有被视为主要支出部分的婚恋支出,比如彩礼、房、车、婚宴等,笔者以河南北部某地的婚礼支出为例,定金、彩礼、车、房、婚宴以及其他支出总共需要100万以上,而平均家庭存款则在30万左右。一场婚礼就能让一个小康之家瞬间负债累累,全家所有劳动力不得不全力还债,根本就没有精力和经济实力去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此外,训后就业问题以及用工企业工作时间太长,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但是,中国不能够学习德国那样,把教育与服兵役一样定为强制性义务,更多能做的是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因此,建议可以参考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的政策,给予报考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进行一定的免除和补助;基层干部比如村主任、村支书等增加走访沟通引导的力度;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还可以与企业联动,比如鼓励企业施行培训实习就业一站式服务;社会媒体也要加强政策和榜样的宣传力度等,以此来鼓励和引导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来。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当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只有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体系的效率,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使中国的劳动者大军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需要,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人力资本流失严重:农村流向城市,西部流向东部,国内流向国外;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渐在劳动力的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本流动主要是三种情况:

1、 农村向城市间的流动;

一般而言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子弟通过在校教育,从而具有了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而出于一种“鲤鱼跳龙门”的思想,想脱离农村这块贫穷落后的土地走向城市,以取得更高的层次或地位。这种流动虽然是出于对自身利益和发展的追求,但当这种行为演化成一种社会潮流时,必然形成一股强大的改革力量,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体制改革滞后,农民进城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流向了城市,而一般农民则延续了世世代代的耕作方式,意识不到采用先进方式的巨大作用,从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而农村人力资本的进城也给城市人口就业带来了压力,使中国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城市也由此对农村人口的进入设置了种种障碍。 

2、 人力资本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存在地区差异。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质量的地区差异共同形成了人力资本积累能力的地区差异,其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医疗卫生设施等的差异。现阶段,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西部人均收入水平不及北京、天津地区的三分之一。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来讲,东部地区投入的人均教育经费高于西部地区。其中, 北京地区是西藏地区的数倍。因此,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力远胜于西部地区,且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差距仍在持续拉大,呈现出一定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普遍存在着“孔雀东南飞”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特别是年轻、职称和学历高且有很高竞争力的科研型人才,每年都大量的流出中西部,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尤其是西部地区,虽然近些年也出台了一大批的引才政策,但吸引力还是明显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而造成这种此地投资,彼地受益的现象的原因在于:

首先,国家长期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政策倾斜,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制度创新落后,思想观念落后,官僚主义严重,人力资本投资空间不足,将人力资本挤压向相对自由的东南沿海地区;

其次,由于东南沿海地区拥有出口的海上交通便利,加上政策优势,使得外企更愿意在东南沿海地区投资。大量外企的投资,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全国人才争相涌入。而中西部地区受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响,在招商引资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很难招商引资成功,而就算成功,也很可能因为体制和官僚主义严重的影响而最后流产。企业的数量少,当地人才就业困难,自然就会流入就业选择机会更多的东南沿海地区。

虽然现如今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东南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和人力成本逐年增高,大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出于节省人力成本的考虑内迁到中西部地区。但是这些企业提供的大多都是低技能型岗位,农闲时节的农民就能够胜任,对真正的人才并没有吸引力。

当然,也不是说中西部地区就完全不适合高端人才的生存,现在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竞争激烈和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以及各城市开发程度不断增加,抢人大战升级而出台的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的政策福利等让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流入中西部地区,其中以武汉、成都、重庆为最。但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人才吸引力还有待提高。

最后,人力资本跨国流失严重,一方面既包括高级人才的跨国流动,又包括一般技术人员的跨国流动;另一方面既包括人才移居国外或人在国内头脑在国外,又可指人才流向本国外企的现象。目前世界各地对高科技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竞争力。多数发达国家由于人力供给严重不足,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为招纳外国留学生和人才提供了多种优厚条件,而中国的人力资本流失现象较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当然,我国也有很多引才计划,比如著名的“千人计划”: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何促进人才流动的区域平衡,如何为国内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将成为中国人力资本经营的重要关注点。

 

四、人力资本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劳动者雇佣资本” 的现象将越来越多——中国劳动者打破资本垄断,获得资本“权益”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

此前,中国以传统行业为主,物质资本的投入占有明显的优势,此时的中国企业物质资本占有统治地位,人力资本只能被统治。而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这一现象得到了扭转。与传统行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的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因而更为依赖人力资本。

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这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关系与传统行业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高新技术产业正是基于两种资本的新型关系,基本否定和摒弃了传统行业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另起炉灶,建立起新型的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这使得劳资矛盾得到进一步的缓解,也大大刺激了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这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而未来,中国劳动者打破资本垄断,获得资本“权益”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由物资资本主导转为人力资本主导,这里面不断涌现的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新兴行业是主力军。这些新兴行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人力资本为主导,以人的知识和才能来获取盈利,物质资本起到辅助和推动作用。

以直播行业为例,这个行业是典型的人力资本为主导的行业,一切的盈利点都是围绕主播展开。

负面的案例是:最近因首富之子王思聪创立,互联网巨头周鸿祎领衔投资的明星企业;由鹿晗、陈赫、Angelababy站台背书的网红直播平台;融资20亿、估值近百亿的行业独角兽,熊猫直播突然倒闭而被热议。 

笔者从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到其人力资本经营不善的影子:熊猫直播刚开始时,数据增长量能够与滴滴最巅峰的时候相比,体量也一路冲刺到行业前三,与虎牙、斗鱼三足鼎立。而这样一家企业却说倒闭就倒闭,诚然,腾讯系对手(虎牙、斗鱼)强大、运营成本高、签约主播太烧钱都是绞杀熊猫直播的重要原因。但是更大的原因的内部管理团队出了问题,是人力资本在和物质资本的过程中,物质资本占据优势,主导并架空了人力资本,这导致的后果就是王思聪的高管团队受到排挤架空,核心人力资本不断流失,留下的管理层都缺乏足够的进取精神,熊猫直播曾几次遇到危机,领导层声势浩大的集合开会,但实际上,最后开会往往都会变成携妻带子的度假团建。上行下效,熊猫的运营们对于维护平台生态这件事情丝毫不上心,经营业绩可想而知。在熊猫直播,主播是可以任意划水刷量的。在所有直播平台里,熊猫的主播是最舒服的,平时每天就播4、5个小时,人气掉了也不管,等到月底疯狂补一下垃圾时长,然后就能拿全额薪水。在别的直播平台整个团队为了流量血腥拼杀的同时,缺乏狼性团队的熊猫直播倒下也就成了必然。

从熊猫直播案例中我们看出,对于从事新兴行业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本是决定其生存发展的主要资本,物质资本起到辅助和推动作用,当物质资本凌驾于人力资本之上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公司失去了活力和竞争力。

与之相对的则是虎牙、斗鱼的员工为了挖到一个优秀的主播不惜血本,为了建好生态,经常和主播、MCN搞活动,一起吃饭,甚至让主播住到公司附近,关系十分融洽,是典型的人力资本主导公司运营的案例。 这样的案例在如今比比皆是,比如阿里、京东等都是人力资本主导公司发展而走向成功的。而随着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人力资本的价值将会得到充分体现,由人力资本来主导企业发展的时代也会到来。

(二)人力资本在中国的创新行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未来在传统行业也将不断地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

随着现代人们接受教育的年限越来越长,人力资本的投入也就越来越多,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传统行业的利益分配方式,参与到资本分配中的愿望也愈发强烈。这就导致了拥有高知识、高技能的人才集中扎堆在人力资本主导企业的创新行业,而传统行业寥寥无几。如今,越来越多地传统企业认识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为了吸引到足够的人才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有些传统企业主动放开资本垄断让人力资本上位,以此激发人力资本的动力和创造力,来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和更强的竞争力。比如:

娃哈哈:2013娃哈哈集团已经实现全员持股,把员工也分很多档次,按照技能、贡献分不同等级的持股,这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极为罕见。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在娃哈哈工作满一年,通过考核的员工,都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娃哈哈股份,每股1元,每年分红,很多员工的分红比工资还要高。

格力:在格力电器2017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在承诺给员工分完房之后,又开始争取所有员工持股!是的,别人家的公司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会上董明珠说道:“我们有九万员工,我们员工一人拿十万元就是90亿元;一人拿一百万,就是900亿元,按现市值算可占比30%,是绝对老大,在我退休之前,争取让所有的员工都持有格力股票!” 

此外,海康威视、正邦科技、立讯精密、剑桥科技、佳士科技、红太阳、乐普医疗等等一大批的传统企业也纷纷推出了符合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激励计划。这无不证明了人力资本的价值正在得到传统企业的重视和认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推出人力资本激励计划,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传统企业,也为“中国智造2025”贡献更多的知识和力量。

(三)、科技改变传统雇佣模式,自由职业者将成为一种新潮流,人力资本价值将最大化的释放;

互联网时代,随着“按需经济”、“零工经济”的兴起,不愿意被传统雇佣制束缚,而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以便让自己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获取更多收入的人越来越多,自由职业者群体逐渐崛起,日渐庞大。

随着数字化零工经济的发展,选择从事自由职业的人数也变得越来越多。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都认识到了自由职业具备的优势。

对于个人来说,自由职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技能自主的寻找服务对象,脱离了组织或机构的束缚,获得了自由支配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的权利。这使得他们能够接触更多的行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也更加具有创新能力和规划能力;反过来讲,由于拥有着自由支配工作时间的权利,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促进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逐渐成为行业的专家型人才。 

对于企业来说,雇佣自由职业者,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在引入外部创新活力和各种类型的急需人才,解决企业自身用工需求的同时,还不用冒着因解聘、裁员、组织结构调整等劳动纠纷和因为空降新团队而与原有团队产生不必要的内耗等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促使公司更多雇佣合同制自由职业者。例如,在企业扩张到新的经营地点需要设立新的办公室,或是季节性的雇佣需求时(如零售行业),会选择使用自由职业者,这样不但解决了自身的用工需求,还没有对固有团队造成冲击。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考虑采取更加灵活的用工模式,比如,根据ADP公司的《职场演义》研究发现,88%的企业在郑重考虑雇佣更多合同工。就像云计算一样,与一批稳定的自由职业者共事,有助于提升业务的可拓展性,能随项目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灵活调整员工数量。而且,对于某些工作,聘用自由职业者没有工作地点的限制,这将大大增加人才选择范围,并打破常见的局限性。无需面对面约见即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

而从国家人力资本提升的角度来看,自由职业者和企业间这种更具灵活性的用工机制,使得每一个自由职业者都成为了独立的经营主体,最大程度的激发出了自身的活力和效能,企业也因为有了更加灵活的用工机制,而更加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这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人力资本、提升了国家整体劳动效率和竞争力。在经济和就业市场严峻的大形势下,这种灵活的用工模式,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而发达的互联网也为人们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交活动、自由职业平台成为自由职业者主要获客渠道。据网络上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自由职业者更倾向于通过自由职业者平台来寻找新客户,其中有3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使用相关平台最为频繁,更有高达72%的人表示自己借此获得过跨境业务,并且在未来会继续使用该平台。这也意味着平台普及率的日益提升,为中国自由职业者开拓业务甚至是国际业务带来更多可能性。

受益于自由职业者的崛起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全职员工以及顾问、合同工、自由职业者、兼职员工和其他临时员工的混合雇佣模式,灵活用工平台也跟着不断涌现且风生水起。比如,国内首家A股上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从 58 赶集分拆独立的斗米兼职、成功人力资源集团旗下的共享经济服务和灵活用工一站式服务平台悠客、基于“众包+众创”模式的企业服务平台好活等。

由此看来,随着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崛起,对传统雇佣模式产生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也让个人和企业拥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人力资本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还催生出了一大批为自由职业者和企业提供服务的灵活用工平台,引申出一个新的行业,这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将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刚需,培训行业也成为创投热点;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与日俱增,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人们在技能培训、在线教育等方面的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比重也越来越大,个人对人力资本的主动投资意愿提高趋势明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之和。2015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空间为4536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1620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达17.15%。其中,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为143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761亿元,五年复合增速为4.25%;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为3106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9859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达25.99%。

以教育最为市场化的美国为例,平均每个美国大学生人均贷款为2.9万美金。相较国内,中国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是每年1.5万元人民币,与美国家庭教育支出差距从数十倍缩小为12倍,快速增长的教育支出更加印证了人才端对于成长的需求。

从企业角度而言,人力资本投入同样越来越重要。根据德勤人力资本咨询报告,过去10年来全球企业的招聘成本增长了5倍,企业用于每个员工的培训成本增长了3倍。

对比过去,个人对于成长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都在成倍增长,这恰恰说明了职业教育、在职培训正在成为刚需,培训行业的投资将成为热点,而这一转变,也将可能催生出千亿规模的培训类企业。

(五)人力资本将成为中国未来区域经济竞争的第一要素;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平衡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这些地区战略制定后,都面临着当地人才稀缺的窘境。虽然,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自我造血能力强大,但是却面临着人才大量外流的境况。所以,要想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除了政策偏移、招商引资以外,更重要的还是招才引智,加强区域人力资本的积累。 

近两年,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长春、沈阳等各大城市都认识到了人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为了自身经济的发展,纷纷掀起抢人大战。

笔者认为,招才引智也要注重各类人才比例的均衡,早期各地抢人是盲目的,不管该类人才是否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先抢过来再说,最后经常导致抢到人却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且抢夺人才结构也比较单一,优惠政策也都是针对高端人才。此举导致的后果就是有些领域人员富余,有些领域却仍然面临着无人可用境遇。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速度缓慢。

如今这些城市都认识到引智时人才结构合理的重要性,并逐渐调整引才政策和结构,将中高职毕业生以及优秀技能人才等也都纳入了引才范围。

以沈阳为例,以往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沈阳只允许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实行先落户后就业,对往届毕业生和本科以下应届毕业生,均要求就业后落户。此次,沈阳进一步放开落户门槛,对符合条件的中专以上学历人才均实行“先落户后就业”,将人才落户与就业脱钩,真正实现“零门槛”落户,并对35周岁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和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250元、850元、500元的标准,给予2年的房租补贴。

沈阳还规定,对成熟实用人才给予购房租房补贴,对沈阳市高新技术、科技小巨人、科技“双培育计划”企业中新引进的成熟实用人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且未享受过购房租房补贴政策的,经用人单位推荐,纳入购房租房补贴政策范围。

同时,沈阳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积极推荐、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国内、国际技能竞赛,对取得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资格的选手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分别给予20~50万元奖励;对参加国家级一类职业竞赛且获得冠军的选手,给予5万元奖励。对新引进并在沈首次购房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近3年获得)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购房补贴。

此外,各地、各城市也都陆续推出改革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比如,山东要求,在落户、就业、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湖南规定,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分别按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同等参加公务员招考等;河南郑州对中专以上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放宽了落户限制;江西南昌规定,在南昌市大中专、职业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可凭相关证明办理落户。

各区域引才待遇逐渐平等化,引才结构的逐渐合理化,体现了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是人才观念和培养路径的重要转变。一直以来,发展空间小、社会评价不高等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不少人之所以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在于一些技能型人才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可和制度保障。而随着这些变化,将会极大地刺激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充分激发技能人才的活力,真正实现国内各类人才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从长远看,随着中国各地政府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认识逐渐趋于全面和优化,最大的变化或将是蓝领群体也将成为重要的抢夺对象,在蓝领群体上的人力资本投入力度也将大幅增加。

(六)、中国政府将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投入;

1、新一轮产业革命步伐加快,由导入期正在转入拓展期,提早培养适用人才才能抢占先机;

每一次的时代变革都能影响世界的格局,以工业革命为例,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英、法等国家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霸主地位,而由于德国统一比较晚,所以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的活动中,没有多少德国的身影。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时,德国已经通过种种措施开展的各类教育、科研活动,积累了海量的高知识、高技能的人才,人力资本空前雄厚,这使得德国迅速超越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实力强大的德国,殖民地却少得可怜,德国迫切需要重新分配世界,这才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中,由于美国受战争影响最小、最安全,吸引了大量的欧洲优秀人才涌入美国,为美国带来了雄厚的人力资本,加快了美国各方面的发展,为美国战后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孕育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10年中,新一轮产业革命步伐加快,由导入期正在转入拓展期。

在这一时期,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在为适应新时代而进行人力资本储备,比如2018下半年被网络热议的腾讯、阿里组织结构调整:9月30日,腾讯宣布第三次调整集团组织架构,腾讯把此次主动革新看作是迈向下一个 20 年的新起点。马化腾在后来的公开信中表示,“要让个人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我们必须让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把数字创新下沉到生产制造的核心地带,将数字化推进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紧接着11月26日,阿里巴巴也宣布自我升级组织架构。 阿里CEO张勇在公开信中表示,“我们就要面向末来,不断升级我们的组织设计和组织能力,为末来 5 年到 10 年的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和充实领导力量。”

此外,随着新一代产业变革的到来,腾讯、华为、阿里、滴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招聘需求发生的巨大转变,在纷纷停止或缩减纯电商、IT等非技术或普通技术岗位的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等新兴行业内的高端人才却在全球范围内不惜血本的大肆搜罗,为企业在人工智能、新零售、大数据、云等新兴领域的扩张储备足够的人才。

近年,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的向这些新兴领域倾斜,且呈现投资力度迅速加强的趋势,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各大院校相关专业的开设。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为例,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7所985大学,纷纷开办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实验室。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就更多了。

还有数十所985大学和双一流院校,都为自己的人工智能专业投入了大批资金。比如,去年的时候,清华大学就获得了1.8亿元的捐赠,专门用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上,这笔钱,也成立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研究院。还有,武汉大学也得到了1千万的研究经费,用在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建设上。

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等也都是各大院校新开专业时的热门专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数百家院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以大数据专业为例,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三批数据来看,第一批国家公布了3家院开设了大数据专业,第二批有32所,第三批则达到了250所院校,其开设速度呈现出井喷状态。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这些新兴专业也会像计算机专业那样,成为大部分院校的必备专业,到时相关领域的人力资本储备也将越发雄厚。

由此可见,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本储备,在新时代,都将是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其抢占先机、引领时代的关键。

2、人力资本的作用将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以中美贸易战为例,在人类历史中,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竞争,人力资本在其中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中美贸易战不单单是经济战争,还有人力资本的争夺。据凤凰网转引Axios报道,特朗普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一次小型会议上,怒斥了与会的高级幕僚,特朗普说:“我们正在与中国打经济战。25年或30年内,我们中的一个将成为霸主,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霸主将是他们。”班农说:“对我来说,与中国的经济战争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应对。如果我们继续失败,那么我认为,我们将在5年后,最多10年,就会达到一个拐点,那时我们将永世不得翻身。”其实中美双方除了经济领域,在人才争夺的方面也是激烈异常。 

报道称,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开展激烈的争夺。中国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后续美国也举行“美国产业人工智能”峰会,召集一流水平的技术人员等齐聚白宫,提出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领导地位”。

中美贸易战打响后,2018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的一项修正案,允许国防部终止向参与中国、伊朗、朝鲜或俄罗斯的人才计划的个人提供资金和其他奖励。

该修正案规定,在该法令颁布的一年内,国防部必须要求任何寻求“教育或学术培训和研究经费的申请人,包括高等教育机构……政策机构,联邦实验室或研究机构,需证明该申请人收到的任何资金都不提供给参与了特定计划的任何个人。”

提出这项修正案的众议员Mike Gallagher在议会辩论时直接将矛头直接对准中国的“千人计划”,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Gallagher强调,这项措施的目的就是提高政府和高校对外国人才计划所带来风险的认识。”

此外,美国还调整面向中国留学生的有关政策,用施加人才限制的方式限制中国的发展和产业进步,已经写进了美国的国家战略。

2018年5月底,美国国务院表示计划将部分发给中国公民的签证有效期缩短,由原来的五年缩短至一年,这一政策已从6月11日起开始施行。尽管美国国务院未提供具体细节,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向美联社表示:攻读机器人、航空航天和高科技制造等专业的中国学生是这次政策调整的直接针对对象,目的在于“减少非传统情报收集者的经济盗窃行为”。上述几个专业,都是中美贸易战的最主要导火索:“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重点发展的项目。

美国移民局还加强了对外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及家属签证过期后在美逾期不归的处罚力度,一旦非法居留时间超过180天,将面临3年或10年不得入境的惩罚。

以上相关政策调整释放了明确的信号:美国正在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中国科技发展关键领域的人才供应“卡脖子”。

而中国也在强化市场竞争和本土人才培养,李克强总理说:“传统的‘MADE IN CHINA’我们还要做,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应该是主打‘中国装备’,以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中国高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再单单依靠劳动力打造的成本优势型传统制造业,而是依靠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打造智能升级型的高端制造业,正是在这个趋势下,高端制造业对信息技术人才、高端专业领域的人才诉求更加强烈。人才是打造制造行业竞争力的首要驱动要素。 

国家会给予高端制造业一大波利好的政策,对很多领域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宏观上国家针对制造业营造出了“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创业”的强烈气氛,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就业或创业。

另外,中国也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就为人才短缺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这代表着新工科项目的正式认定,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高效新工科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未来将会产生更多“新工科”高端人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21世纪经济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中,上到国家、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下到个人的收入、社会竞争能力,人力资本都占据着十分的重要位置。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价值,认清人力资本的现状、深入洞察人力资本未来趋势、积极推行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将决定各方在未来的生态位置和竞争优势。

冷兵器时代,“好钢要用到刀刃上”;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要放在人才上。这,才是人才战略的制高点。

 

PS: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实际中人们往往将其混合使用。其实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于将“人力”视作“资源”还是“资本”。“人力资源”的理念承认人力不仅仅是一项成本,其本身就具有价值;而且,其作为价值的意义远远大于作为成本的意义。在承认人的价值上,它实现了具历史意义的突破;但在对人力的开发利用上,它保持了“人”做为纯粹的、物化了的管理对象的不幸地位。

“人力资本”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现象。在实物资本的范畴内,股东通过向企业注入资本,完成了财产所有权向股东权益的转换,并赢得“老板式”的尊重。人力资本也是相似的,它使人向着更受尊重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而且,虽然它并不能换得真正的股东权益,但有时确实能得到类似于股东权益的东西,比如干股,比如期权。

这些现象表明,企业的确在考虑人的价值和潜在价值(或者说人的现有价值和长远价值),并以实物资本的形式做出衡量。“人力资本”概念隐喻着人的价值、人的付出和所得都将被纳入企业核算和考虑的范畴内。在这种环境下,人不再是纯粹的被管理对象,而在整体上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一部分。

企业所有权分散配置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尤其是经营者,作为内在于企业的管理者,他们不仅向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本,而且与物力资本投资者一样,拥有一定的剩余控制权,并承担着企业的剩余风险,因此他们应当与物力资本投资者一样,拥有企业产权,并凭借其产权获取企业剩余收益。

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济初期,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因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市场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对GDP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

参考资料

1. 德国崛起人力资本质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 51岁泥瓦匠大学生“被迫回家”:暂时挣钱、自学,还会返校

3. 特朗普召开秘密会议:25年内中美其中一个将成为霸主

4. 中专以上学历零门槛落户,求职免费住10天,这个省会城市抢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