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任康磊的空间 > 博客
要不要满足员工兴趣类培训需求?
2019-03-20 20:45:19 | 培训需求 , 兴趣
文丨任康磊


有朋友问:我是一名培训专员,今年总经理希望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要求人力部门加大内部培训力度。然而,能够分享的专业内容及内部讲师并不多,为了达到总经理的要求,领导准备征集普通员工开展各类培训分享课,例如读书、影视、旅游、美妆、其他生活技巧类分享。


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公司也有类似的课程,而且也很受员工欢迎,但是感觉对工作并没有直接作用。我很困惑,想问一下这种毫无系统的兴趣类分享课程,是否有必要呢?


我们知道,培训需求分析可以分成三个层级,分别是战略层、任务层和个人层;有的叫公司层、部门层和岗位层;还有的叫高层需求、中层需求和基层需求。他们在叫法和定义上可能有些差异,不过基本含义是差不多的。


我们都知道,在培训需求分析的三层级中,战略层的培训需求分析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代表了企业最高层级的意志,和企业战略的承接性是最高的,也是最“有用”的。每个企业的培训资源都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我们要把好刚用在刀刃上。所以,必须让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也就是用来满足战略层面的培训需求。


然而,也确实有很多企业会花费很多时间做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兴趣类培训。


比如,阿里巴巴集团会为员工打造有趣的工作氛围,举办各类活动。而在团队聚会中,主管也会通过讲笑话、表演节目等方式弱化阿里的权利等级,打造让员工放松下来的时间和空间。比如阿里巴巴的集体婚礼、兴趣派、年会、阿里好声音等。


阿里的兴趣派是按照个人兴趣,自发组织成立、自主管理兴趣团体,形成阿里内部的独立社群,是帮助阿里人在工作之余找到共同业余快乐的有效方式。为什么叫“兴趣派”呢?是因为阿里巴巴把兴趣爱好看成武侠世界中的帮派。


兴趣派有助于打通跨团队间的沟通交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以兴趣为纽带实现非官方的聚合,在共同热爱的活动中寻求与同事之间的共鸣与羁绊,在彼此的友爱互动中找到快乐,在积极向上的社群中迸发青春的活力。


阿里巴巴最早在2005年3月的时候成立了十个兴趣派,叫“阿里十派”(十个兴趣社团)。如今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增加,阿里巴巴内部已经有超过40多个兴趣社团,包括吉他派、摄影派、篮球派、瑜珈派、旅行派、剑道派、咏春派、书法派、精舞门等。这些兴趣派每年都会组织各类兴趣派活动,通过大量的活动和社群,促进阿里巴巴内部友爱、团结的文化氛围,点燃员工的激情,加强每一个阿里人的归属感和团队感。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不同公司也可以结合自己公司的特点,基于各自的业务特点,根据不同的员工群体,打造属于自己公司特色的趣味文化,举办一些能够营造趣味文化的各类活动。所以在阿里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业务,会诞生不同的趣味文化。


因为其他企业,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企业有这类培训,那么所有企业都应该有这类培训吗?我认为不一定,首先要看企业有没有管理这类活动的能力。


当然这里说的管理活动的能力,不一定需要企业有一个专门的人来管理,兼职也可以管;也不需要分管活动的人有多么强的组织能力,让这种兴趣类培训变成一种企业内部社群的自发性活动也可以。


这里说的管理活动的能力,指的是企业有没有为兴趣类培训制定出基本的制度或流程?有没有基本的管控机制?有没有一些应急预案?有没有一些激发活动举办的方式?有没有其他的支持型资源?

如果企业评估之后发现自己有能力做这类兴趣类培训的管理工作,那么就可以开展实施,把这项工作变成是给员工的一项额外福利。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几点建议。


1.兴趣类培训不应当占用工作时间

既然是员工的兴趣类活动,那就是和工作无关的事情。既然和工作无关,就不建议占用工作时间。不然虽然盘活了员工氛围,但是却有本末倒置的感觉。毕竟办企业的首要目的是让员工来上班的,不是让员工来发展兴趣的。


2.兴趣类培训不应当和业务培训抢资源

如果当同一时间,既有企业需要的业务类培训,又有兴趣类培训,两者冲突只能择其一的时候,应当选择业务类培训。原因同第一条,我们要分清楚主次,也要让员工明白主次。


3.可以从外界找兴趣类培训的资源

我曾经所在的公司和当地工会的关系比较好,工会有政府资源,本身就会举办各类兴趣类培训,比如面点班、厨师班、读书班、中医班、保健班、养生班之类的业余培训班,这类培训班的费用都是工会出的,我们只需要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就可以。除了工会之外,也有一些社会机构会举办各类免费的公益讲座,也可以留意加入。


总之,员工有兴趣类的培训需求,是否满足看企业的状况。如果有能力操作,作为一种福利满足员工也未尝不可;如果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满足,就不要逞强了。


新书《绩效管理与量化考核》正式上市

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均有销售

搜索书名或任康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