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七返九还的空间 > 博客
赵伯平管理专著: 《中国企业的病根子》连载二十四
2018-11-20 21:08:47 | 中国企业 , 病根子 , 胆识

(说明:本书先后成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的图书馆藏。)

上篇:中国企业之怪状

23、胆有余而识不足

一个欲成一番大业的人必须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仅有识而无胆之人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想法很多,就是不肯付诸于行动,一辈流于空想;胆是识的开路先锋,离开胆,识便无用武之地,这也正是自古以来的文人们始终走不出帮忙与帮闲的两种人生的关键原因所在。仅有胆而无识之人,说打就动手,没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运气好的时候能闯出一点小名堂,但不能做大,做大就会被自己一手制造的巨人弄得晕头转向,识是胆的助推器,离开识胆便孤掌难鸣。人的胆识之于事业的关系,犹如匕首的刀刃和柄之于刺杀,匕首的刀刃不锋利则刺不破,但仅有刀刃的锋利而无适宜的柄则刺不深,只有把刀刃的锋利与适宜的柄合于一体,匕首才能刺得破而且深。

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之人,固然金贵,但难得一见,可遇不可求,差不多从遥远的古代起,胆与识就是不可得兼的。人之所以胆大常常是因为看不到危险,初生牛犊不怕虎并非是初生牛犊斗得过老虎,而是没尝过老虎的历害,无知者无畏,一旦尝了老虎的历害,被老虎咬过一口,初生牛犊就会闻风而逃,谈虎色变。人之所以胆小是因为懂得太多,想得太多,胆为识所蔽或经历过太多的危险,吃过苦头,有着伤筋头骨的教训,兵当老了胆子变小了是由于老兵看得多,见得多,九死一生,知道枪林弹雨的味道。

无识之胆是无知者的无畏,于白手起家也许有用,于事业提升则弊多利少,只有艺高人胆大之胆,才是成就一番大业之胆。

既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胆与识都不可得兼,则胆有余而识不足之人,要想把自己开创的小小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就得借助外脑来补己之短,像刘邦、刘备、朱元璋那样,广纳贤才,从善如流。刘邦、刘备、朱元璋的识不足还是相对的不足,真正识不足的人是看不起智识人士的,他们视读书人为书呆子,死脑筋,不比自己实践经验丰富,所谓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这等心胸狭窄、自以为是之人,在中国新兴企业中十分寻常见。

中国新兴企业老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经营管理知识,不善于理性的分析市场,筹划市场,他们的成功,主要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个人胆量的成功,他们如西楚霸王一样爱逞匹夫之勇,他们最爱讲的几句话是:“我不怕”、“我就敢做”、“这件事,除了我谁都不行”、“我怎样怎样”。他们的胆太大,血气太旺,时不时赌上一把。他们动辄将手下凉在一边,越俎代庖。他们到底行不行,姑且不谈,就算他们真行也存在一个“最优等于最差”的命题,亦即在每一件事上,他们虽然是最优的,但当一大堆本该有手下完成的工作,都由老板一人包揽时,最优便等于最差。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时间终归有限,做了自己不该做的工作,自己份内的事就做不好,做不完,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何况老板行不行还是一个未知数,很多事不是老板行而是老板有权,别人没权;他能拍板,别人不能拍板;老板做错了,别人不敢讲;别人做对了老板说错了,对了也错;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也有些老板从外表看起来很重视人才,重视外脑,年年招人,月月进人,但总是留不住用不好。根子还在他的内心对人才的蔑视,人才进来了他们并不能耐心地倾听,并不能给予充分的尊重,甚至连基本的礼节礼貌也未必做到。

胆有余而识不足,在一个短缺经济时代,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尚能凑合。因为虾兵对蟹将,半斤对八两,彼此彼此。但当一个需要靠智慧,强手如林,高度开放的时代来临时,胆有余而识不足之人的路势必会越走越窄,难以为继。对于这一点,中国新兴企业的发展史已经证明,正在证明,必将继续证明。

敬请关注赵伯平的微信公众号:zbpglzx2016

赵伯平(管理咨询专业,擅长领域: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组织设计、人力资源,zbp079@163.com

赵伯平的四本管理“鸣”著:

最早发现《中国企业的病根子》;

于是提出《三阶梯管理》(已出版);

然后主张《以权威破除权威》(已出版);

进而呼吁《从狼性文化到磁性文化》(已完稿,待出版,有意向的出版机构请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