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子其的空间 > 博客
我的青春曾在这里绽放
2018-06-08 08:25:11 | 青春
      6月26日将是JDC建企60周年大庆,六十年来,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名知识分子、复转军人、科技工作者以及劳动者在这里扎根落户,他们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这里,把汗水与智慧留在了这里;六十年来,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用宽厚的臂膀和坚强的脊梁支撑起了金钼集团的发展、进步、繁荣。他们中的很多人从20岁的青春年华,便来到了这里,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和立足岗位奉献,他们的青春绽放在了这里,他们的儿子孙子留在了这里。JDC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离不开这些为之奋斗的一批又一批的劳动者,尤其是那些在JDC创建时期而来到这里的一大批开创者,他们支撑起了JDC六十年的辉煌历程。
        我是21岁那年,也就是1985年从学习毕业分配到JDC冶炼厂的,当时好像厂名叫“钼铁厂”。这是JDC在大山外面正在筹建的一座钼铁冶炼厂。刚来这里,厂区周围一片荒草乱石滩,围墙圈起来的厂子没有大门,谁都可以从厂里穿行而过。那个时候全厂只有40多名职工,没有车间,只有一个机动科下属的综合班组,管理人员在家属区办公,综合班的一些员工在厂区上班,因为还处于筹建之中,所以我被分到了综合班组,每天上班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活,就是干一些杂活,加工一些小工具,像水壶、簸箕、工具柜之类的东西;大概到了1986年下半年,从公司其他地方开始一批批的调进新员工,加之当年技校又分配来了100多名学生,于是厂里开始热闹起来了,众多的基建项目开始大规模建设开来,这些建厂伊始走进的生产大军便开始了筹建期的准备工作,而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基建项目扫尾工作,比如填沟,除锈、刷漆、清理工业垃圾,植树种草,平整厂内道路等等。
       那个时候,没有像样的厂房车间,没有舒适的办公室,工人和干部同甘苦共患难。在第一批开拓者中,很多人都是在技术上或管理上独当一面的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近花甲之年,最小的还不到20岁。虽然在工种和岗位上彼此有区分,但是当工作需要时,大家则打破了身份的界限,工种的区别,几乎每一名干部与工人都是“万能工种”。今日需要机修方面的东西,大家全部都是检修人员;明日需要架设电缆,大家就全部变成电工;后天需要填补基建沟壑,大家又成了建筑工人……不论是厂长,还是科长,也不论是年近花甲的老人,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哪里需要,那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
当时职工住在家属区,上下班每天要经过陇海铁路线,安全是最大问题,一天要穿越四趟铁路线,职工们调侃说我们是铁道游击队,因为如果有货车在这里停靠,我们每次就要翻爬货车,男女老少都一样。有的身手敏捷嗖一下就过去了,有的爬半天才过去,还有的干脆直接从货车下面钻过去;有时我们刚爬到火车上车就开动了,好在当时还是燃煤机车加之货车起步慢,于是才可以化险为夷,成功且安全的跳车,再后来实行了电气化,火车速度也快了,大家过铁路就格外小心了。等到铁路大提速后,我们上班必经的道路也全封闭了,职工们上下班也只能绕道2公里而行了。
       1985年12月到1986年12月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这些刚分配到厂里的年轻人,就是跟着老师傅们一会干钳工、一会干焊工、一会干管工、一会搞除草、一会搞除锈、一会填埋建筑坑道。好在我们很多都是技校毕业,以前在学校大家都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电钳焊理论与操作技能,因此就算跟上师傅们工作也不是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活我们这些小年轻也干得有模有样。最得意的就是我们自己看图纸、自己下料,自己焊接加工制作了一些类似阀兰、盖板的工件,制作了二十多个工具柜,和师傅一起组装配电柜,安装水管道。这个期间,我独自一人大概有半年的时间24小时坚守在厂外面的荒郊野岭给厂里“看水泵”,因为看水泵的职工家在农村,赶上“三夏大忙”时候,他们请假回家收种了。当时厂里和家属区供水全靠这一台水泵,而水泵房建在距离厂区和家属区一公里以外的农田地里,水泵房周围除了田地,就是乱石滩,不远处还有几座坟堆,除了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外,其余时间全部在这里。水泵房有两间房子,一间是泵房,一间是休息室,两间房总共面积也就15平米左右。看水泵除了按照规定定时开关水泵外,还要给水泵泵体等部件润滑加油保养,出现问题及时报告。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荒郊野外孤零零的,还有点害怕,只能早早关门回到泵房内。当时是夏天接替看水泵的,一直到冬天才结束。夏季我一个人坚守在岗位上,热了就用刚从地下抽出的冰凉水冲洗,渴了就喝几口井水,晚上12点停泵了,就睡在泵房里;冬天,泵房里可以生火炉子,可以烧开水,虽然远离家属区,但是房子却温暖如春,倒也很舒服。大概因为自己能够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吧,刚到厂半年时间厂里评选先进劳动者,我就被大家评为先进了,记得那时厂里一共只有四名先进,给我们先进劳动者发了10元钱的凉水茶具一套(当时我的工资一个月也就58元)。这个记忆到现在我还很清晰地保留在脑海里,也算是自己走向职业生涯的美好开端吧。
       1986年6月-1989年6月是自己从学校走进企业丢下书本到再次拿起书本的转折时期,也是自己开始为理想中的目标奋进最为辛苦的三年。在这个青春年少的年龄,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而且一路顺畅的不到三年就考完了规定专业的全部大专课程,并且顺利的拿到了大学专科文凭。这三年里,当别人游玩、打牌、看电视时,我却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工余时间只要有空就拿起书本看几眼,因为这个还被当时厂里的“纨绔子弟”称作“书呆子”。回到宿舍两个人的房间里,还要顶住舍友那些“狐朋狗友”的频频干扰。好在当时我所在的机动科科长,也是一名资深的高级工程师,同时,他也是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他对我在学习上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关心。那个时候我要参加自学考试,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老领导一般不会轻易准假的,就算是一天假。但是当听说我要参加学习和考试,我的老领导二话不说,每次特给我批假一个星期,同时给我约法三章:第一,休假期间不能回家,必须在单位宿舍好好复习;第二,要认真考试,争取一次合格;第三,考试结果和学习情况要随时向他汇报。应该说我工作后不到三年时间就拿到了大学文凭,并且还能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不断地学习和进取,和我的老领导当时给我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毫不夸张地说,我的老领导就是我人生奋进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每个人在初入社会时都会遇到一些关键性的人,也会经历一些终生难忘的事件,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如果有一个人能给你指出一条前行的道路,你就可以少走弯路;如果有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你前进的路,那么你会很容易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遇到什么样的人,有时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我初入社会时,我很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给我点亮前进道路上明灯的老人。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过一段生不如死的时光,特别累,特别迷茫,特别想放弃。但是坚持住,熬过来,天就亮了,春天就来了。当我手捧鲜红封面的大学毕业证书时,过去的一切煎熬与辛苦都被胜利的泪水所覆盖,为此公司教育处给我奖励了300元人民币,300元在1989年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当时一般普通劳动者三四个月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