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了,焦虑成为了困扰职场人士的一大“心魔”,或焦躁、或倦怠、或越发觉得工作无趣。其中,38%的人不到半年就会另谋高就,甚至有人2年换了5份工作。
和父辈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求职看作“尝试”,为了追求自身价值,变身“闪辞族”。对此,支持者认为,年轻人多换几份工作可以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学到更多东西。反对者认为,盲目跳槽存在很大的职业风险。对此,你怎么看?岁末职场高发“年底恐慌症”,你中招了吗?
案例1
投了很多简历
仍没找到合适工作
近来,不少人表示自己得了“焦虑症”。对此,天府早报记者在成都春熙路附近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访问结果显示,85%的人有“年末焦虑”,其中54%的人表示年末焦虑来自于职场。
“工资太低,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没挣到什么钱。”刚刚大学毕业的陈洋表示,临近年末,手中的工作越来越多,大家都赶到年前把任务做完好回家过年。由于是第一年工作,所以陈洋觉得工作远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别看刚工作不久,但从转正过后,一直处于焦虑状态。”陈洋说,这种焦虑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中,还时常出现在工作中。“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总觉得事情特别多,但又不知道从何做起。”陈洋表示,日积月累的堆积,使得工作不减反增,事情越来越复杂,焦虑的症状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2017年大学毕业,投了很多简历,但一个也没有成功。”田鑫表示,毕业前她对工作充满了憧憬,希望自己可以去职场中大干一场,没找到工作使她十分焦虑,一想到回家后要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就觉得头疼。“面试无法通过,我都开始怀疑自身能力了,焦虑得头发一把一把掉。”
案例2
工作压力大
放弃1.5万月薪开店
又到年底了,焦虑再一次成为困扰职场人士的一大“心魔”。
“感觉自己一直很紧张,心跳个不停。”程序员付成表示,年末事情越来越多,自己的状态却持续低下。“很难静下心,同事讲话时,耳边也全是自己砰砰的心跳声。”付成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去过医院检查。“那段时间我工作效率一直不高,开会时经常哈欠连天。”付成表示,甚至有一次他在做手机软件测评时,心慌胸闷使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工作上,匆忙结束了工作,却没有料到那款软件出现了闪频等一系列问题,老板狠狠地批评了他。“作为软件质量方面的把关人,这样的疏忽可以说是致命的。”多次以后,付成表示,他产生了严重的职业挫败感,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根本不适合这个岗位。
不仅精神压力,身体压力也非常大。“作为一名程序员,我每天睡觉时间算下来平均不到4小时。”付成表示,大公司是很不错,制度完善,福利好,薪水也不错,可工作强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11月份的时候,我提出了辞职。”付成说,当时家里面没人支持和理解自己,女朋友甚一度要与自己分手。“辞职后,我和朋友开了一家串串店。”付成表示,店铺刚起步时,他基本呈“负收入”状态,与原来每月工资1.5万元的高薪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付成认为,与高收入和高强度的工作相比,现在这份工作更能带给他安于稳定的平静。
案例3
想体现自我价值
1年内3次换工作
刚进入职场,频繁跳槽真的好吗?当人力资源纠结于张诚1年内3次换工作时,张诚表示,他也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大学毕业后,张诚顺利的找到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我大学读的是酒店管理,因为专业对口,毕业后便留在了学校附近的一家酒店工作。”
正式入职4个月后,张诚向酒店高层递交了辞职。“我觉得酒店工作环境比较局限,我更喜欢开阔的环境。”大学期间喜欢到处旅游,走过很多地方的经历,让张诚对导游产生了兴趣。“我觉得导游的工作不错啊!可以去世界各地看看,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还可以讲给别人听。”
然后,实习期还没过,张诚再一次提出了辞职。“我发现导游的工作跟我想的不太一样,天天面对一群向你问东问西的叔叔阿姨,累都累死了。”
家里并不支持张诚如此频繁的换工作,想让他稳定下来好好做事。张诚说,上一次给家里打电话还是2个月前,“一打电话就吵,干脆不打了,免得心烦。”他认为,工作不仅是为了得到收入,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我想有一个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张诚表示,他并不觉得跳槽不好,认为年轻就应该勇于实践,只有实践了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如今,张诚在一家外企从事公关工作。“我很喜欢现在这个工作,它让我很有成就感。”张诚表示,他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一次,一个店面出现了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店铺并没有倒闭,我觉得这就是我追求的工作。”
专家
跳槽正常但应考虑跳槽成本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胡光伟教授表示,年末跳槽实属正常,上班族对工作的选择是他们应有的权力之一。“如今,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很多,年轻人可以参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进行更自由的选择。”胡光伟说,“一个地方呆久了,产生倦怠在所难免,这叫职业倦怠。尽管每个人呆的时间不一样,产生倦怠的时间也不一样,但肯定都会产生倦怠。产生倦怠后,选择离开,也可以理解。”
同时,胡光伟也针对跳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跳槽前应该考虑自己在短时间内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可以,建议跳槽;如果找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则可以再考虑一下。“毕竟在找不到工作的那段空窗期,可能会比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更令人难受。”
刚刚大学毕业的陈洋
●状态
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总觉得事情特别多,但又不知道从何做起。
●焦虑
日积月累的堆积,使得工作不减反增,事情越来越复杂,焦虑的症状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2017年毕业的大学生田鑫
●状态
投了很多简历,但一个也没有成功。
●焦虑
没找到工作使她十分焦虑,一想到回家后要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就觉得头疼。
程序员付成
●状态
很难静下心,同事讲话时,耳边也全是自己砰砰的心跳声。
●焦虑
产生了严重的职业挫败感,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根本不适合这个岗位。
■天府早报见习记者王亚楠实习生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