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甘志凌的空间 > 博客
企业给员工做激励,要知道员工需要什么
2017-11-17 17:49:54 | 激励 , 需求

企业给员工做激励,要知道员工需要什么

有效激励的出发点应该源于人的心理需求,落脚点也应该是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只有把人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组织或个人的目标才会实现。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的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激励的出发点是被激励者的需求,而不是选择手段

许多人往往关注于激励手段,考虑比较多的往往是薪酬多一些,还是奖金多一些,到底是物质激励多一些,还是精神激励多一些,是设定目标还是引入竞争机制,是优化环境,还是强化制度。而针对员工的需求分析总是被忽视,这样设计的激励措施效果未必好。

也许有人认为,关于激励管理的需求分析不是很多吗?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等。事实上,他们分析的是人的整体的抽象需求,但是,更多的实际分析可能应该多关注微小的需求点,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出发,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例如,组织上给了某个销售团队一项任务,但是团队士气不高,如果运用传统的激励需求理论分析,就会是这个思路:从员工需求的层面分析,最近是什么需求占据主导,是安全需求还是尊重需求,这个团队的需求中,保健因素是什么,激励因素又是什么,他们对权力的需求如何考量这些问题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不如和他们多沟通来得现实些。为此,我们在设计激励措施时,要调查研究,这样的基于员工需求分析的激励管理的效果会更好。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佳能与卡西欧在小型计算器市场的竞争中连连失利,加上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佳能出现巨额赤字,濒临倒闭。如何挽救颓势?董事会最后决定:将危机告诉全体员工,让他们知道企业的真实处境,激起他们的危机感,振奋起背水一战的士气,这种危机感将创造出平时不可能产生的智慧和工作效率。员工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新建议、新方案,公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优良企业设想”,这一设想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使佳能获得巨大成功。

企业给员工做激励,要知道员工需要什么

激励应更关注员工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给予多少

许多人认为激励管理就是交易管理,员工考量管理者的主要标尺就是物质利益的总和,这一点无可厚非。管理者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会给下属相应的报酬、实物奖励、晋升机会、荣誉、外出旅游、出国学习等等“实惠”,以满足员工的需要与愿望,以期唤起员工的积极性。不过,具体效果如何,是否体验到激励管理的“公平、公开、公正”,是否有发自内心的满意,不是管理者一厢情愿的事情,需要看管理者与下属的心理契约状况而定。

管理者设计激励员工的措施时,一定要赢得员工的认可与赞同,切不可“我的地盘听我的”,管理者不是家长,你喜欢的,员工未必喜欢,更不能强迫别人喜欢。要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文化,通过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组织文化,来创设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组织氛围和组织精神。

例如,某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个主要的内容就是“敞开大门”。员工有什么不满可以直接找总裁、董事、经理等。这种感情上的联系营造了良好的组织和人际关系气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尤其是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自觉地追求自我完善,通过自律、自勉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价值。

这样的激励文化会激发组织与员工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并且这样的激励文化可以传承,可以为员工的内心体验创设一个心理情景,为愉快、满意的心理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氛围下,还要研究员工心理需求的个性化,以便采取权变的对策,灵活地运用激励与处罚的边界,在适当的时机采用处罚,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古代有个讲激励的故事。一次,国都失火,皇帝说救火者有赏。聪明的宰相说,这样不行,建议改为,不救火者杀头,效果奇好。这样的激励体验不是我得到了什么奖赏,反倒庆幸没有被杀头,这也是一种“奖赏”体验。

企业给员工做激励,要知道员工需要什么

激励要关注持久性,而不是短期目标

激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去谋划激励,更不能仅仅为一件事情而设计激励,激励管理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只见物而不见人。应注重激励管理的长期性,注重激励效应的持久性。我们知道,管理是为了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既要讲究路径与目标,更要讲究效率与效益。多数人注重效率,因为,高效率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讲究效益,尤其是长远的综合效益,则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洞悉的。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有一个叫冯谖的门客去薛地收债并顺便买回家里缺的东西,冯谖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契全部烧毁,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冯谖为孟尝君买回来了最大的所缺——对领地百姓的“大恩大德”,后来孟尝君落难时,到领地避难,百姓知恩图报,他才有安身之所,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见,激励管理不能只讲及时性,要有战略眼光,要讲究长期性。从时间维度看,激励管理贯穿管理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励管理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当一个项目结束或当年底考评时,我们总要论功行赏,一般总要依据先设计好的绩效考核指标,看看指标完成否,看看有没有超额完成,决定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

其实,激励措施实施之后的效果如何,往往很少有人关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很少设计一个环节去考量激励管理制度或者某次激励管理的长远成效如何,而这个环节又是真正需要关注的,否则,激励管理的投资收益率大打折扣。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发展成功还是失败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得到了真正想要的工作和生活,职业所带来的生活工作方式是否符合个体的价值观念,若符合,就会感觉幸福,反之则痛苦。这样去提升职业价值观,完善激励机制,对提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忠诚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如何给管理者设计激励性薪酬绩效模式?(激励员工的绩效模式该如何设计?(内部视频))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KSF又称为“关键成功因子”(key successful factors)是指决定岗位价值的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关键性指标。

决定岗位成就的只有少数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具有规律性、决定性、成长性、关联性等特点,每一个因素代表一份特定价值,并与员工薪酬、晋升、奖励相关,聚焦这些因素,并视其为核心目标。

KSF是给员工一份加薪计划,给企业一套改善业绩的方案。它不单边给员工强压目标、任务,更强调给员工加激励加动力。不让员工只为公司而工作,更希望员工为自己而努力员工收入不是公司给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最终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效益高度黏合,目标一致,利益趋同!

KSF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员工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将重要的事情做好!这些重要的事情并非完全是员工自己认为的,而是职责定位或由上级决定的!将岗位重要的职责及公司所需要的结果进行归纳梳理,并形成目标或标准,就是决定岗位价值的关键因子!

KSF的主要设计原理是:结果导向、数据说话、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KSF方案设计详细操作

1、将岗位原工资分解到核心K指标上;

2、每个K指标从数据分析找到平衡点;

3、每个指标超过平衡点即有奖励,低于平衡点即有压力;

4、每一个K指标:对于企业,是利润增长的渠道;对于员工,是工资增长的渠道;

5、从此,员工工资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

6、从此,员工和企业利益是趋同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一致的。

传统的绩效考核为什么不成功??

1、设置所谓的“绩效工资”,激励力度小,员工关注度不高。

2、沟通不到位,员工不认同指标设计、目标设定。

3、没有解决员工为谁而做的问题,员工表现被动、消极。

4、绩效与目标计划管理脱结,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过程不到位,结果一定不好。

5、绩效结果与价值导向脱结,考核偏向解决综合评价表现与贡献的问题,而价值导向重点解决如何合理、公平地进行利益分配的问题。

6、考核费人费力,员工不认同,企业看不到效果,所以多数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

为什么KSF薪酬绩效模式更受老板与员工的欢迎?因为他给员工分的钱,不是企业的固有成本!而是通过价值创造!

企业给员工做激励,要知道员工需要什么

【KSF薪酬全绩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1、KSF比KPI更注重劳资利益平衡,容易被员工接纳,发挥快效价值;

2、KSF既是一份加薪计划,又是快速改善企业绩效的系统方案;

3、KSF打破薪酬刚性痼疾,构建激励性、增长性的薪酬绩效。

4、KSF让员工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干活,充分挖掘员工潜能!

5、KSF让企业与员工利益驱同,思维达成高度统一。

6、KSF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7、KSF涨工资:有多个渠道,涨多少与自己努力有关;

8、KSF让管理者变成一个经营者;

9、KSF帮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利润管理的机制;

10、KSF帮企业建立了薪酬、激励、考核模式;

11、KSF解决了每年被动涨工资的问题;

12、KSF建立了内部管理报表;

13、KSF让制度执行更到位,管理者主动建立制度;

15、KSF让老板学会了如何分钱;

16、KSF让老板解放了自己,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17、KSF让企业学会了从数据分析中找到核心战略;

本文提到的KSF薪酬绩效方法,来自李太林导师最新著作《绩效核能》行动版!如你想获得更多企业KSF绩效管理模式的具体设计思路与案例!请点击链接购得此书,详细阅读↓↓↓↓↓

如果你正受企业的绩效管理难题而困惑着,希望得到老师答疑支持,你可以咨询宏成首席咨询师-甘志凌老师(个人号:GZL258;精彩视频讲解:这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薪酬绩效激励模式!(附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