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听着大家背“台词”的声音,孙得发拍了拍手,“大家注意了,现在开始,按照就近的座位,两人一组,对练我们教过的话术,现在就分一下。”
这是培训班每天下午的实训课。
“高峰,咱俩一组。”一个柔美的女声。
“王娜,咱俩一组。”一个尖锐的男声。
“美女,咱俩一组吧。”角落里传出来一个柔弱的女声。
……
电销培训班才开课三天,人数剧减,有来了一天连招呼都不打就不再来的,有说家里有事要回去的,也有打电话说生病了的,还有说这里不合适自己的,陆陆续续有十来个人,退出了电销队伍。
二
“小孙,这总共就招了30来人,才三天就走了十来个,能行吗?”透过玻璃看着隔壁电销队伍空出来的座位,诸经理坐不住了。
“头儿,你也知道,营销岗位本来就是高流失率,这电销啊,更是营销队伍里的特种部队,只有那些经过了摸爬滚打、经得起风雨的人才能留下。”
“可这才三天就走了十来个,也太快了吧。”诸经理仍不无担心。
“头儿,你不用担心,营销队伍的锤炼,本身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剩下的这些肯定还有要走的。但是,这些人,是匆匆忙忙招来的,没有经过很严格的筛选,可以说就是一批乌合之众,肯定得淘汰、淘汰再淘汰,留下来的,肯定都是精英。”孙得发顿了一下,看了看隔壁,“头儿,你还得和李经理打个招呼,劳务公司和人力资源部那边,招聘不能停。不断地招,才能保证咱的队伍稳定,保证总体人数。”
“好吧。”诸经理掐灭了烟头,去人力资源部了。
三
“主管,客户都说不订怎么办?”培训后期,电销队伍进入了实战阶段,开始利用搜集来的信息,铺天盖地打电话。这天上午的茶歇时间,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看着走过来的孙得发问。
“你怎么说的呢?”孙得发反问。
“我就问客户要不要订一些货。”
“培训是怎么教你问客户的呢?”孙得发追问。
“哦,主管教我们的是,多让客户做选择题,少让客户做问答题;选择题也要多让客户进行封闭性选择,少做开放性选择。”马尾辫回答。
“说得不错,那你让客户选择了吗?什么是封闭性选择?”
“封闭性选择,就是在向对方发问的时候,直接提供出有限的答案让对方选择。”女孩记性倒也不差。
“对啊,要是像你刚才问的,我也可以说不需要啊。”孙得发微笑着看着马尾辫,“给你们讲的那个故事忘了?”
“哦……没忘,就是那个早餐卖鸡蛋的故事吧?问客人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
“对啊,对咱们的产品,应该怎么问呢?”
“嗯……那就问客户是订一批,还是少订一点试试。”
“对啊,商家卖什么都是卖嘛,还不都是为了赚钱嘛。”孙得发朝马尾辫翘了翘大拇指,“悟性不错嘛。”
“主管过奖了。”马尾辫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四
“主管,连着打了几天电话,拒绝的客户好多哦!”一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看到孙得发走过来,有点泄气。
“要是打一个电话成一个,那咱们就不用在这儿了!”
“嗯?!”小伙子有点没太明白。
“老板自己就可以把电话打完了啊!”孙得发的话引来一阵轻松的笑声。“记住,人的一辈子,80%的时候都是被拒绝的,这也是一种80:20规律,人的一生就是要和这些拒绝作战。”孙得发话题一转,鼓励小伙子,“关键是,你得找出被拒绝的原因。战胜被拒绝,你就成功了。”说到这里,孙得发补充一句,“当然,得弄清楚哪些人是那20%。”
“可是,哪些人才是那20%呢?”小伙子还是有些抓耳挠腮。
“那你想想,都有哪些人、哪里会大量吃鸡鸭食品?”孙得发反问。
“哦,批发商,还有……火锅店?”小伙子一边思索,一边自言自语,有些不确定。
“对啊,动动脑子答案不就有了?你也可以和别人交流一下啊。”孙得发指了指其他人。
五
已经夜里八点半了,办公室里只有孙得发、马可丁和那个马尾辫。马可丁看着桌子上的几页纸,嘴里低声地念叨着。
“小马哥,下班吧,嫂子还等你回家吃饭吧?”孙得发和马可丁开玩笑。
“哦,我这个媳妇,肯定还等着我呐。”马可丁脸上满是幸福,嘿嘿笑着,开始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准备走了。你们还不走啊?”
孙得发回头看了看马尾辫,“周倩,准备回家吧,不早了。”
“嗯,这就走。”马尾辫回复。
“离公司远吗?用不用送你?”孙得发虽然工作上对下属很严格,生活中也不乏关心。
“不远,不用送,谢谢。”
“新员工里,像你这么拼的不多啊。”孙得发夸了一句。
“笨鸟先飞嘛。我刚来北京,没靠山,只能自己拼咯。”
“老人儿当中,最勤奋的就是小马哥了,别人没上班他就来,别人都走了他还在背‘台词’,比任何人都勤奋。”孙得发看了一眼马可丁。
“我……嘴笨,又……没学历,不像……你们都……大学毕业,我就只有……多……下点功夫咯。”
“走吧。”孙得发看马可丁和马尾辫都收拾好了东西,说道。
六
“老……弟,周……倩那小姑娘咋……样?”看着马尾辫的身影,马可丁话里有话。
“还不错,聪明,又肯努力。”孙得发边思索边回复。
“该……出手时就……出手咯。”马可丁脸上带着坏笑。
“出什么手?……小马哥,你想多了哦。小姑娘还来没多久,没转正呢,说不定是三分钟热度呢。”
“那……你多下……点功夫,留……下来不就……有希望吗?”马可丁依然带着笑意。
“小马哥,你说话不太利落,可没憋好屁啊。”孙得发揶揄马可丁。
“哈哈……”两人大笑。
七
电销部门第一期培训结束,通过培训合格测试的只有12人,但还有几个,希望公司再给个机会。
“考虑实际情况,我的意见是留下那四个态度确实不错的。”诸经理希望能尽快组建电销部。
“两周的培训,这个水平都达不到,这不是我们要的结果啊,头儿。”孙得发坚持自己的培训标准。
“那你说,公司已经下达了营销任务,咱们人到不了位,这工作怎么做啊,小孙?”诸经理盯着孙得发。
孙得发没说话。
“你有你的标准,我理解;但公司下达的任务也要完成,这也是咱们面临的现实啊。你有你的标准,但我要考虑如果人员一直招不来怎么办?再招来的人员如果经过培训还不合格怎么办?”诸经理语气坚决,“我看没合格的这几个,咱们把话说在前头,给他们宽限两周,两周后还不合格,就让他们走人。这两周,就让他们工作了。”
“那好吧。”孙得发最终同意了诸经理的意见。
八
还亏得李经理与劳务公司关系不错,当然,公司给的费用也到位,第一批来了18名人,培训后留下一半;第二批来了10人,孙得发只做了三天的培训,留下了四个,然后就和第一批新员工一起开始工作了。
第一个月没过完,电销部就只剩下了18人。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电销部成立第一个月,有十个人都开单了。虽然多数是老客户下的订单,订单也没有太大,但还是让诸经理、吴总监和孙大江有点喜出望外。
第二个月,电销人员又走了两个,只剩下了16人。孙得发反倒踏实了,诸经理能感觉得到,“小孙不紧张了啊?”
“要走的基本上都走了。”孙得发说。
“怎么个意思?”诸经理有些不解。
“我听人说过,员工离职有个‘三二三’规律。第一个‘三’是指入职三天,主要看新员工对公司氛围的适应情况,也就是第一印象,比如入职后有没有老员工传帮带照顾,老员工对他们是不是热情真心,公司的硬件环境,自己能不能适应等等。很多入职三天的新员工离职就是因为不能适应,直接走人。‘二’则是指员工入职两个月,这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公司的软环境,也就是进来之后看自己的薪资增长空间、个人发展空间,看自己能得到什么,看直接主管的性格、脾气怎样,公司所给的压力与自己的薪资是否匹配等等。”
“这意思就是说,剩下的这些新员工,都基本适应了?”诸经理插话道。
“可以这么说吧。留下来的这些员工,基本上都能工作一年到三年,短时间内不会离职的了。”
“这样啊。”诸经理出了一口气,“还有个‘三’是怎么回事啊?”
“还有个‘三’是指三年,主要看员工入职后是不是能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比如公司的管理风格或者压力他是不是能够接受,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思想、发展理念、发展规划等等与他是不是吻合等等。如果能适应,他认为在这里能够体现出他的价值,或者有比较理想的发展空间,他就可能长期、稳定,甚至成为骨干。”
“小孙年龄不大,懂的不少啊。”诸经理夸赞道。
“头儿过奖了,听别人说的。”孙得发微微笑了一下。
九
第二个月,电销部还有一个后进来的没开单,其他人业绩稳步上升,相当于以前诸经理一个部门的八成。这其中,马可丁与周倩的业绩最为突出,销售额占到了整个部门的一半以上,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听到诸经理和吴总监的业绩汇报,孙大江拍了一下桌子,“这事儿干得不错!”
十
然而,第三个月,电销部业绩与第二个月基本相当,没什么提升。吴总监把诸经理和孙得发、马可丁都找了来,“这个月怎么回事?销售额和上个月差不多是什么原因?”
孙得发、马可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诸经理看了看吴总监的短袖衬衣和手里的扇子,“我觉得是季节原因,天热了,鸡鸭产品消耗自然下降,这是规律。我记得去年天热的时候,销量也不咋的。老吴你查一下去年这个时候的销售额不就知道了?”
“哎呀,我把这个情况给忘了呢。”
“咱……们得趁这……个时候,扩……大影响,提升品……牌影响力啊。”马可丁插话。
“还得强化队伍,提升战斗力。”孙得发补充。
“好,这些事情你们拟个计划吧,诸经理看行,就干。我知道这回事就行了。”吴总监吩咐。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作者个人微信号Beijceo,公众微信号ChinaHRE,欢迎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