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梁传勇的空间 > 博客
从帕瓦罗蒂和多明戈看终生职业规划
2017-10-18 08:39:16 | 职业规划 , 帕瓦罗蒂 , 多明戈

最近我在北大国发院马浩教授——他也是薛兆丰老师的同事——的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从两个歌唱家的故事讲职业规划的问题,很有意思,今天和大家聊一聊。
这两个歌唱家,就是最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和多明戈。先说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帕瓦罗蒂。
帕瓦罗蒂是自从踏进男高音这扇门的那一刻,就没打算出去。而且他从初出茅庐到走上神坛,一直在唱,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坚持演出。
说到这,也许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这么一副画面:年迈的帕瓦罗蒂,出于对音乐和舞台的热爱,顽强的克服了身体的虚弱,为大家带来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表演。俨然是一副兢兢业业、老艺术家的形象。
但事实还真不是这样。帕瓦罗蒂在晚年的时候,是非常懂得量力而行的。
首先,他从不会演出过量,每个月只演4到5场,演出地点就固定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他对剧目的选择也比较谨慎,基本就是《托斯卡》、《图兰朵》、《假面舞会》这些比较熟、几乎不可能发生失误的剧目。其中帕瓦罗蒂演得最多的就是《托斯卡》,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去世之前,一共演了60多次。
而且他从来不演重角色,也就是对嗓音消耗大、费嗓子的角色。并且一旦有个感冒发烧、身体不适,管你的票是不是已经卖出去了,直接取消演出。弄得歌剧院的经理非常郁闷,但是又没办法,因为帕瓦罗蒂的人气实在是太高了。
到晚年,他老人家也实在是太胖了,所以连演出过程中的动作,也是能省则省。
比如,《图兰朵》当中有一个情节,男主角应该先敲一下鼓,然后再唱。但是帕瓦罗蒂就改了,要敲鼓的时候,随便比划一下,找个人替他把鼓敲了。
帕瓦罗蒂这么偷懒,观众也不是很介意,毕竟我们是冲着你的嗓子来的,只要唱得好,别的都无所谓。
听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是有点耍大牌的嫌疑啊?
答案当然是没有。事实上,帕瓦罗蒂非常在意观众,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观众的仆人,给他们唱歌,对我来说就像是氧气一样”。
他之所以这么爱惜自己的嗓子,无非是要确保一件事,那就是能够一直保持完美的嗓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要知道,男高音其实是一个对生理硬件高度依赖的职业。这就导致,一旦年迈,声线老化,就会唱不动。
所以要想唱得久远,必须在年轻的时候就保护好自己的本钱,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损耗。帕瓦罗蒂在这点上,做得就非常好。
比如1995年的时候,帕瓦罗蒂和父亲去威尔士参加兰戈伦艺术节。要知道,这里可是帕瓦罗蒂起飞的地方。早在1955年,20岁的帕瓦罗蒂就跟随父亲的合唱团,在这里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
如今,40年之后,帕瓦罗蒂功成名就,和父亲一起衣锦还乡,这在当地可是件大事,人们提前3个小时就在场馆外面等候。按说应该有一番热烈的重逢,但是,当帕瓦罗蒂抵达的时候,几乎一句话都没说,直接快步走进场馆。
关于这件事,当时的媒体是这么报道的,帕瓦罗蒂因为害怕场馆周遭的尘土会伤害到喉咙,所以才这么做。
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帕瓦罗蒂从年轻时开始,就已经有了唱完这一生的打算,为此,他分外珍惜自己的嗓子。

帕瓦罗蒂
你看,这就是帕瓦罗蒂管理职业生涯的思路——我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最好,只做头部,不做二三名,不做长尾。同时,我还很谨慎的使用自己的本钱,小心翼翼地呵护,这就确保我直到最后一刻依然是最好的。
但是另一位大师,多明戈就不一样了。
首先,他的称号是“歌剧之王”。要知道,很多男高音在上了年纪之后,都把事业重心放在了演唱会上,因为纯粹的唱歌,肯定要比歌剧那样又演又唱要省劲儿。但是多明戈却一直坚持演歌剧,在舞台上毫不保留地挥洒激情。
比如演《麦克白》的时候,最后那一幕被刺死的戏,经常是因为观众鼓掌的时间太长,导致他得在台上躺着“死”好几分钟,才能被抬下去,直到60多岁,依然如此。
你可能会问,多明戈难道就不怕透支,老了以后唱不动?
不是不怕,而是因为早有准备,多明戈早早就为自己规划出了下一段职业生涯。

多明戈
其中的第一个举措,是回归男中音。在2009年,已经唱了50年高音的他,居然宣布转型,回归男中音。之所以说回归,是因为多明戈在唱高音之前,学的就是中音。按照当时评论员的说法,多明戈转型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毕竟随着年龄增长,中音比高音更好驾驭。
第二个举措,是着手转型做指挥。从40多岁的时候,多明戈就经常用自己的知名度,和一些二线的歌剧院做交易:你想请我唱,可以,但是得有一些剧目让我来指挥。
这其实就是在逐步磨练技艺,树立品牌,万一哪天唱不动了,可以随时拿起指挥棒,开始第二次职业生涯。
要知道,指挥是可以一直干到老的。多明戈的选择,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你看,这是多明戈的职业生涯管理,他和帕瓦罗蒂的从一而终不一样,他是多段式的规划。他虽然在男高音这个领域已经取得非常高的成就,但他不留恋过去,能够放下存量的荣誉,并且在周边的资源中发现新的增量,找到新的方向转行。这就确保他在每个年龄段,都能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其实,不管是帕瓦罗蒂还是多明戈,他们的职业规划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把职业生涯的终点,设置在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活到老,干到老。
但是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把退休当成了职业生涯的终点。也就是60多岁退休之后,我就不用工作了,每天拿着退休金,养花种草、环游世界。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职业规划,有可能已经不适用了。
我多次推荐过一本书,叫《百岁人生》。顺便说一句,这本书没有翻译成中文,在我们「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栏目中有解读版。
这本书就说,我们这代人,有很大概率活到100岁。这就意味着,假如60岁退休,还有40年的时间在等着你。假如你的职业生涯就此止步,问题就会出现,比如钱够花吗?生活失去目标、失去意义怎么办?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考虑得更加长远。在策略方面,你可以像帕瓦罗蒂那样,在一个行业里争做头部,并且好好保护自己的本钱,维持优势。也可以像多明戈那样,提早谋划下一段职业。
但是,无论哪一种策略,归根结底,都需要我们先建立一种新的观念——终身职业观。这才是两位大师的经历,给我们这代人的真正启发。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参考资料:
1.参考文章《从杜明高和胖娃落地谈职业生涯管理》,作者:马浩,见于微信公众号:马浩教授on战略管理。
2.纪录片《帕瓦罗蒂:生命的七个咏叹调》,BBC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