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自我管理”
——同路叨叨(136)
前些天跟公司的人员进行了一场管理“自我管理”知识分享,顺便也较为系统的梳理了一下我的自我管理认知。现将分享课件整理、分享如下,仅是整理版,而非全部讲稿:
目 录
一、前言
文章中,傅老师提到:“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成长就是认知的升级”。而处在如今变化迅速的时代,我们要不断成长就是要让自己的认知不断迭代、升级。而这前提就是认知自己、做好自我管理。
二、自我管理
1、“自我管理”的内容
对于自我管理,大家有见过很多认知与理论定义。其中管理大师,德鲁克老先生说过,自我管理应该包含:时间管理、自我知识管理、自我目标管理、自我决策管理和个人修养修炼……
2、自我管理之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关键,但是它不是自我管理的全部,因为太多的人一提到自我管理不足就想到或等号于时间管理。当然,对于时间管理上,有不少的工具和方法,在此,分享三种比较常用且易懂的时间管理工具/方法。
1)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关于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我们太多的人都非常了解,甚至有的人已经开始应用它了。可是,又有太多的人在疲于应付“紧急象限”的工作事情了;而忽略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样它到一定程度也会变成紧急的事情,这样下来就陷入一个死循环。
2)时间管理“二八原则”法
我们都知道帕累托法则,可是很少人知道,其实它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时间管理,它也是我们检验时间、管理时间,非常适用的工具与方法。
3)时间管理“ABC”法
这是一种简便的时间管理方法,但是它需要一个不断的自我分析与坚持规律摸索。
3、自我管理之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内容,其实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的知识体系管理则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工作与生活中需要的知识、能力,以及当下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力,还差什么等等阶段性的梳理。图片上是去年自我梳理盘点的部分内容。
4、自我管理之目标管理
“人生在世总得有个追求”,我们不仅工作上经常谈目标、谈计划、谈执行与核查,我们的生活中,更应要有所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也是我们自我管理中重要且原点性的要点。我们很多人肯定知道一个哈佛的数据调研,关于一批大学生毕业后生涯发展的数据研究,就非常重要的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对于目标管理的方式、方法或工具,也不少,其实能够把基础的SMART和PDCA应用好就非常不容易了,而且绝对够了。
5、 自我管理之自我决策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有很清楚的阐述与表达:如何做好决策管理。它也是我们自我管理中的很好的方法论。我们很多的自我决策管理都可以考虑这样的一种模式和方法。
6、自我管理之个人修炼
都说人生就是一场历练,做好自我管理,就不能忽视自我素养的修炼。自我修炼的内容有很多,我从网上也找到了一位老师梳理的“职业经理人的核心技能”,梳理的很到位、很全面;但是在这众多的内容中,我个人觉得在当下时代发展下,我们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而情绪的管理关键在于压力的管理,压力管理一定要找自己的方式方法,这才是关键。
三、为何没有成效?
“自我管理”的整体内容,以及每个内容的工具、方法,我们明白了“如何解决”,更知道很多方法,可是“为何”我们的自我管理还是没有让自己感觉很如意呢?或许我们没有弄清楚我们的“为何”?。。没有弄清楚自己的“为何”,我们很多时候就会给自己找很多现象或者一大堆“自我安慰”,但这也难以掩盖当中的实质,咱们的“自我驱动”不足!
同时,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个分析:“自我驱动不足”下一层次可能是我们的目标不清楚,也算是目标管理不足;而目标管理不足的下一层次问题是我们的“知识、经验或方法”不足,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视野和格局不够!(反推亦然)
以工作为例:在工作中要做到很好的自我管理,至少要做好三个层面的事情(工作岗位的熟知、关系的管理、管理方法),而它才是支撑我们走的长远、健康、稳重的关键。
不错的“自我管理的思路、方法、工具”,最后、最好都是形成一种“习惯” ,不断更新形成一种“原则”或“信仰”,那才是不断更替、迭代的基础。(推荐: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那一个习惯的来源于什么?或者是如何锻炼一种习惯?它需要知识、方法、工具,更需要目标,但最终考验我们的其实是“自控力和专注力”。而这也是有方法论的,市面上有不少。
四、自我管理习惯养成法
1、习惯养成法——21天法则
这个是有段时间非常好热的习惯养成法,市面上也有不少类似的书籍。
2、习惯养成法——100小时
1000小时习惯养成法,这个有段时间在网络上被说的很火,有很多争议的观点。
3、习惯养成法——90行动计划
90行动法,也是习惯养成的一种方式、方法,这也是我今天主要分享的内容,毕竟这是我的经历与体验。其实前面讲了这么多,都是一种方法论传递与告知。90行动的观点于应用,是我2016年在回公司的火车上,听到的一堂微课力说到的,那时我正好想提升、变革自己。于是,我就尝试开启了我的90行动。
五、我的经历分享
关于90行动,我并没有去寻找出处、关注方法论。我只是记住了4个关键点。我在去年开启了两个90,有一个已经完成习惯形成,一个半路夭折。我的第一个90行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读书,第二个90锻炼。
01:目标——每天读书15分钟。目标的制定要符合smart的原则,不能太过了。比如,我们一开始就定每天1个小时的书籍。这对于一个没有看书习惯,一两天没有问题,但是一段时间后,绝对有很多人会自我安慰的放弃了。
02:承诺——我在微信朋友圈,每天同步发送一条微信,并且取了一个名字。“站桩同路”。这样的公开承诺是非常多好处:1)自我承诺;2)外部监督:因为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会关注我们,他们就会好奇、就会监督(哪怕他们是看热闹);3)促进思考:因为我们每天发微信,我们不可能每天一样的,我们都需要有所不同、有所体现,所以我们需要思考,而且很多时候可以跟自己看的书进行结合;4)自我品牌:毕竟自己的朋友圈里有些客户,每天的更新,坚持的思想传递,它也能给我们一种形象的传递(当然,如果做得不好,也是一种负面形象,哈哈……)
03:聚焦、坚持——这个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我们需要坚持、更需要聚焦,不能中途漂移,当然它讲究的是“中途落下”或间断,需要从头开始;而且到一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加速度。就拿我看书:我都忘记啥时开始,极少是15分钟看书,而是2-3小时看书,而且随着看书习惯的形成,我在看书的深入度、认知也有着不同的变化。
04:复盘、总结——这个环节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我的总结、思考、复盘会找个时间,静静自我思考,也会利用文字进行梳理。比如我有个“同路叨叨”它就是我在执行90行动时,思考的、形成的,在一点程度它的意义和价值是最大的。其实它就是:“走太远后,停下来看看自己为什么出发。”
这就是我阶段的结果,这样的整理不是第一个90就形成的,这也是我形成看书习惯后,不断精进思考的结果。也就是,只要我们持续、聚焦、深入,加速度自然而然,而通过阶段的复盘、思考,精进升级也就更加自然了。当然,我属于比较笨的人,我相信很多人第一个90坚持下去,自我的成绩与成长将更加出众。
六、结束语
对于自我管理我们要注意,基础是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核心是积极思考、提问(自我发问),方法是不断的分析、盘点,任务是不断挖掘事情发展、运行的本质,最终达到自己的认知升级,也就是我们开头说的,成长升级。
同时,我们要不断深入,发现本质。比如分享了这么多,其实自我管理就是自我认知的升级,就是自我不但成长。而它隐现的内容是“自我目标管理和不断学习”;千万不要说: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别跟我谈“学习”两字儿,戒了!它也是某个程度的要求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的、目标进行刻意学习、成长。罗辑思维的罗胖老师其实有个视频就分享过:刻意学习!
从我这一年多的坚持与思考,自我管理要重视六个词汇:坚持、专注、氛围、尝试、总结和分享。当中,我们要重视氛围的营造,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多与正能量的人、多与高手多交流。还有就是要大胆的迈出改变、蜕变或迭代的行动步伐,多去尝试。毕竟,不完美的行动,胜过完美的等待。
最后,共勉一句话:无论多忙、多忙、多忙,不要忘记保重身体,不忘学习成长。。。。
今晚叨叨结束……
-------------------------------------------------
【注】 我不是学术研究人员,也不是业内大拿,以上一气呵成的叨叨文字可能错字、别字,也可能不成体系、不成理论,亦可能不逻辑、不深入。
它纯属我自己的思考、反思、总结或学习,不存在其他意图,也不太具有讨论价值!但,也请不要随意转载!
如,文中有“引用、摘抄”,除明确说明出处外的,其余都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也请告知,谢谢您!
林桐禄(ltl3525@163.com)在此,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