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yijue的空间 > 博客
新组织变革:从“职位”迈向“角色”
2017-04-11 09:13:37 | 新组织 , 角色 , 职位

我在《拆掉职能部门,构建创新团队》一文中提到,判断是否是一个新组织时,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是否被创新团队所取代。职能部门是分工与协作的产物,是传统企业的典型特征,一旦团队取代部门,角色必然将取代职位,即新组织中既没有了部门,也没有了职位。


有职能部门就会有职位,有创新团队就会有角色,两者相互对应。角色与职位都是企业的管理基础,都是构成企业形态的最小元素,企业管理系统就是建立在管理基础上。有了这些管理基础,管理思想、制度、措施都能落到实处,不同的企业形态,具有不同的管理基础,新组织之所以能够形成,也是因为管理基础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一点可以企业形态进化规律中找到答案。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见《图解工业时代四种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一般采取直线型组织结构;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一般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条形(八边形),一般采取流程型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一般采取网络型组织结构。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这也是中国传统企业形态。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的企业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可以称之为新组织形态,西方一些先进企业已经进化到这一组织形态。从传统企业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企业将从封闭型组织进化为开放型组织,组织形态特征、管理模式都将是一种颠覆式的变化,进化难度不言而喻。

 

随着企业形态不断演变,企业管理基础也发生了改变,不同组织形态中其管理基础不同,“职位”与“角色”就是两种不同的管理基础形式。新组织变革是让“角色”取代“职位”,只有这样才能推导“金字塔”,实现“平台化”,这一切都符合企业形态进化规律,因为管理基础本身也在不断演变。

 

管理基础演变规律

股东价值形态下的企业以“工作”为管理基础,人的价值通过“工作”体现,企业通过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目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1.0),人类的价值创造能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工作”开始出现,虽然这个词看起来简单,但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管理学立刻从杂乱无章转变成为一个系统学科领域。

 

管理基础演变规律

 

精英价值形态下的企业以“职位”为管理基础,人的价值形式主要通过职位体现,企业通过管理“职位”实现管理目标。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2.0),社会化大分工导致工作细分及专业化水平提高,职能分工成为企业构建与运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出现了固定的“职位”。“职位”体现了“工作”的稳定性,这就是所谓的“因事设岗”。这个阶段人的价值通过“职位”体现,强调人符合职位要求,即所谓的“人岗匹配”,这也是传统企业的典型特征,“金字塔”就是由“职位”一砖一瓦构建而成。

 

客户价值形态下的企业是以“能力”为基础,人的价值形式依据“能力”体现,企业通过管理“能力”实现管理目标。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工业3.0),价值需求变化更加频繁,“职位”无法承载频繁变动的工作职责,导致职位的稳定性受到冲击,“职位”逐渐解体,“工作”得到解放。西方心理学中“能力素质”这一理念就是在研究“人”与“工作”之间的直接关系,可以说“人”与“工作”相结合就构成“能力”,也称之为“角色”。这个阶段组织管理系统建立在“角色”基础上,强调人的行为与价值创造活动相匹配。这也是新组织的典型特征,无论“平台”还是“生态”都将建立在“角色”基础上。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下的企业是以“人格”为基础,人的价值形式依据“人格”体现,企业通过管理“人格”实现管理目标,目前极少数企业体现出这种价值形态的某些特征,这将发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后(工业4.0),距离今天尚有一段距离。

 

从企业形态进化过程来看,管理基础结构经历四个阶段,这四阶段分别是以“工作”为基础,以“职位”为基础、以“角色”为基础、以“人格”为基础,这是“人”的四种具体形式。

  

新组织变革:从“职位”迈向“角色”


“职位”具有天然的稳定性,“人岗匹配”其实并没有提升人才的创造力,反而像枷锁一样把人才牢牢的禁锢在了“职位”上,职位要求成了对人才的最低标准,这也是为何在传统企业中提倡创新时,几乎没有多少效果的主要原因,传统管理模式本身守成尚可,创新不足。因此新商业时代一到来,频繁的市场变化立刻让这些传统企业变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普遍感到僵化的系统无法满足市场要求。要想提升人的创造力,必须把人才从“职位”上解放出来,让“人”与“工作”直接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角色”。

 

当职能部门被拆掉后,“职位”即无立锥之地,“人”与“工作”可以自由组合,此时就会形成创新团队。在创新团队中,不同成员扮演不同角色,角色之间实现能力互补,能够产生1+1≥2的效果。一旦角色取代职位后,“金字塔”自然坍塌,企业形态开始扁平化。新组织之所以比传统企业灵活敏捷,皆因管理基础发生了根本改变。很多传统企业试图在“职位”基础上,构建团队管理机制,就会发现这样的团队不仅创新能力不足,运行效果依然僵化,仅仅变成了一个新传统企业而已。

 

目前要想打开职位,解放人才,转化为角色无法一簇而就,主要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传统企业“三支柱模型”只适合于职位管理,而新组织的“三支柱模型”只适合于构建角色管理,从传统“三支柱模型”迈向新“三支柱模型”(详见《新组织设计:从“三支柱模型”再到“三支柱模型”》),必然要经历一个转型过程,这时需要建立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只有“三引擎模型”才能保障管理基础从“职位”迈向“角色”。


作者:杨少杰,第一位系统研究组织形态管理的独立学者,新组织设计专家,组织形态管理理论、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的提出者,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