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自己的“同路叨叨”已经有100了,这一百,写了一些啥东西?自己对于这些又有哪些感受、收获与思考?……这种种,或许可以复盘一下。
思考/出发点:……
我的“同路叨叨100”
——同路叨叨(101)
从今年2月17日写文字,突发奇想自己可以给自己的文字写个开头、固定一种模式,那样应该会有点意思。于是就取名为“同路叨叨”,当初取名时就是觉得自己的名字是“林桐禄”,“同路”就是我后面两个字同音,而“叨叨”就是絮絮叨叨的说话、思考;即,就是同路自己的絮絮叨叨、胡言乱语。而且我这么多年的文字归类的“文件夹”就是在“涂涂画画—生活随笔—胡言乱语”的第三个子文件夹“胡言乱语”里。
昨天写完我的“工作命题作文”后,发现我的“同路叨叨”已经100了。面对这么一个无意中的不成系列中的硬成系列的系列文字,我到底写了一些什么,自己有体验到了一个什么?
一、写了什么:
给它们强制归类:
"自我叨叨"文字篇数统计 |
|
|
|
|
|||
月份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1月 |
13 |
5 |
0 |
5 |
6 |
9 |
0 |
2月 |
4 |
4 |
0 |
4 |
7 |
5 |
0 |
3月 |
18 |
12 |
1 |
2 |
11 |
11 |
0 |
4月 |
14 |
8 |
0 |
2 |
7 |
6 |
0 |
5月 |
17 |
12 |
4 |
6 |
9 |
10 |
0 |
6月 |
17 |
5 |
2 |
4 |
5 |
4 |
15 |
7月 |
10 |
4 |
1 |
4 |
4 |
6 |
7 |
8月 |
11 |
4 |
4 |
7 |
3 |
7 |
3 |
9月 |
7 |
1 |
6 |
5 |
2 |
4 |
0 |
10月 |
5 |
2 |
6 |
6 |
1 |
3 |
13 |
11月 |
9 |
8 |
6 |
5 |
0 |
8 |
5 |
12月 |
9(截止目前) |
5 |
3 |
7 |
2 |
5 |
5 |
TOTAL |
134 |
70 |
33 |
57 |
57 |
78 |
48 |
二、感受是什么:
挺不容易的,挺难得的,自己在梳理盘点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才发现“同路叨叨”已经写了这么多了,而且有很多东西如果自己不点开,也已经忘记当初为何要写这些、里面写了一些什么等等。不管它们的质量,能够坚持100,真的不容易。而且里面的文字也超过了15万字了,要不是自己没有写书、写小说的文采与理想,我都可以写本书了。所以,我的感受就是自己挺不容易的。
三、收获是什么:
应该说又收获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比过往的前几年更加的坚决、肯定。我一直自认为自己不属于聪明人、至少不属于一个规划性非常强的人,我很多东西都是慢慢反应,一种笨鸟先飞、一种量变引起质变。而,通过2016年的文字书写,我自己已经可以开始感受自己的成长或者说变化,尤其在对待问题、看到问题上,我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且能够在有逻辑、有边界更有思考的呈现。同时,在反思自己和思考问题上的角度与深度都可以自如反应,自己的口头表达也有明显提升。
总之,通过这些文字的叨叨,尤其是这一百篇,我收获的是一种思维:有逻辑、有框架、有边界、可以实践、可以执行和可以衡量,当然也可以天马行空、虚无缥缈;我收获的是一种认知自我,也是通过这些文字,自己开始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自己已经可以去触及自己“脆弱的心灵”,自己可以更加理性面对人生,当然也能感性的面对生活。
四、接下来如何打算:
继续,这个是肯定的。但是,我可以在继续的同时重视分类、重视思考与行动相对接,想再多还需要跟上行动,再从行动中思考与写;同时,我在2017年计划对自己过往的文字进行一次盘点、梳理。这样下去或许2017年才是我的“质变”。否则就是砖家了、思想的高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想万人敬仰、超级高大上,但我也不想平常、不上进,我喜欢平凡不平淡,我的人生可以多点色彩。
我的叨叨我做主,我自我自私,当然绝不敢损人利己。今晚叨叨结束……
-------------------------------------------------
【注】 我不是学术研究人员,也不是业内大拿,以上一气呵成的叨叨文字可能错字、别字,也可能不成体系、不成理论,亦可能不逻辑、不深入。
它纯属我自己的思考、反思、总结或学习,不存在其他意图,也不太具有讨论价值!但,也请不要随意转载!
如,文中有“引用、摘抄”,除明确说明出处外的,其余都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也请告知,谢谢您!
林桐禄(微信号Tony_ltl) 在此,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