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aderly的空间 > 博客
还在闭门造车!那怎么可能做好人力资源
2016-10-08 08:42:25 | 人力资源 , 工作
  案例:HR工作进展不顺畅,该怎么办?

  张经理是一家商用电器的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入职15年。专科学历,从生产领班做起,后来调到人事部,从专员做到经理。后来部门改名叫人力资源部。

  张经理的团队还有3个人,一个是人事主管老陈,从事人事工作也有20多年了,风格较为传统,但是沟通能力很强,负责招聘和一些突发的工作;一个是负责绩效、薪酬和培训工作的小李,比较内向、善于独立工作,是人力资源专业科班出身,毕业后就在这家公司工作,稍微专业的工作都是小李来出方案;还有一个是负责人事基础工作的小王,函授专科毕业,很有耐心,态度很好,缺乏主见和主动性。

  最近的张经理有些烦恼,工作的推展不是很顺畅,体现在几个方面:

  1、招聘工作进展的不顺利,很多岗位没能招来人;
  2、绩效管理效果不理想,有员工称它是惩罚员工的,不具备激励性;
  3、年度培训计划达成率不足50%,组织的课程到座率也不足50%;
  4、出现了三次劳资纠纷,最后都是公司败诉;
  5、在一次员工聚餐上,有员工(喝酒后)直说人力资源部只会闭门造车,写的制度和流程,只能看,不能用;
  6、公司的销售转型,引进一个据说和海尔模式很相似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在邀请了海尔的销售专家来公司讲课时,张经理才知道此事。(更详细案例点此进入

  面对工作中的众多问题,张经理该如何进行改变呢?

  人力资源工作需要公司高层的大力支持

  没有高层领导的支持,人力资源工作是很难开展的好的。

  1、整个案例的原因之所在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没有被老板认可,没有被员工认可,甚至没有被本部门人员做好。这多少有点悲哀,但这就是当下人力资源部的普遍面临的问题。

  1)人力资源部开展工作与公司整体业务开展衔接的不是很紧密。公司现在是销售存在问题,生产出了问题。这里面的问题实质是什么?销售想做好,要有政策、要有团队、要有产品保证。生产想做好,要有人员。核心是人员团队。既然是人员团队,那就看看公司业务开展对于人员团队的要求是什么、该找什么人、该如何评价、该怎么进行考核。人力资源部门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当然这不仅仅是人资部的事情,也是公司整体的事情。从案例中看,人资部对此似乎缺乏深入分析,缺少数据支持、缺少关键支撑。

  2)公司老板,部门以及部门员工,甚至于人资部人员,对于人力资源部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是非常的清晰。人力资源部开展各项工作,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实际问题是什么?人力资源部开展各项工作,是需要用是否解决了问题作为评价,而不是说你做了什么。因为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呈现,就导致老板不满意、员工不认同、从业者迷茫。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阶段性成果得以呈现,造成大家都在迷惘。

  2、如何化解这些问题

  化解这些难题不是没有办法,但是无法立竿见影,想要见效,就要看老板能给多长时间。这个才是最难办的。

  1)建议老板(高管)对公司各工作流程、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人资部全面参与。按照专业和业务进行分类,突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当然,怕专业人士过多维护个人利益,有老板(高管)进行平衡。

  人力资源部员工参与其中,可以获得很大的收获。知道制度、流程的设置背景与要达到的目标。

  2)针对生产、销售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背景信息的收集。还是建议老板(高管)组织。通过这些问题的摆到桌面,我们就能准确知晓其中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由老板出面很难反映出真实情况,但HR还是要组织,只不过需要在前期进行深入调研,去发现存在的问题,无论大小,把这些问题汇总后提交给老板。老板在组织分析会的时候,心里有数的去提问,让相关专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专业解答,包括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思路。

  3)根据以上两个活动的结果,人力资源部制定出招聘、培训、考核、调薪调岗的针对性专业意见。这是看你人力资源专业不专业的呈现。

  在实际人力资源业务开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外乎两点:公司制度政策不好,造成大家做不出业绩;业务人员对于公司的管理缺乏的信心,大家认为有权部门做的不好,影响了业绩。

  人力资源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解决。

  人员情况是什么?凡是不合适的、不能胜任的、没有工作激情的、缺乏工作专业基础的,统统进行调整。能内部解决的内部解决,不能内部解决的外部解决。

  工资构成要凸显激励与平衡。对于销售、生产要进行区分。寻找临界点,既保障又激励,这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的工作。

  绩效要体现专业,要体现循序渐进,要考虑人员,要考虑市场,还要考虑老板。可以总额管控,也可以人头管控,还可以业务量管控,这又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的工作。至于是MBO,还是KPI,还是360,还是BSC,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对人有激励,对业绩有推动。

  培训要体现缺什么补什么,补什么考什么。本来不是员工技能、态度、经验的问题,是你企业本身管理的问题,你做培训有什么用。品控不好,是因为硬件缺乏还是标准执行不到位,又或者是员工根本就不会操作?硬件缺乏,执行不到位,你去培训有什么用。只有员工不会操作,那你选好老师、做好课程组织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只要坚持,就会有效果。

  4)现有人员的有效利用。说实话,这个人资部力量还是可以的。老中青合理搭配,虽说专业性差一些,但优势明显。

  经理带小王,去向老板进行整体汇报,向高管进行说明,获得高层对于人资的客观理解与鼎力支持。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获得更多支持与配合。

  老陈带小李,深入各部门基层,进行深入调研。获取各方面情况。

  随时保持信息交换,上下同步开动。内部高度协作。

  在全面调研、调整、优化的基础上,提出整体的化解之道。

  (本部分内容由中人网会员“shaobao0512”分享)

  人力资源工作要符合公司战略与经营

  正确的顺序是:战略--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战略

  从老板的话看来,公司的战略方向还是正确的,主要是经营和管理上出了问题。

  通过老板说“销售上有点突破”、“销售部让我越来越不放心”、“老客户销售乏力”、“新客户开发停滞不前”分析得出结论,公司支撑战略的关键第一号驱动能力是销售(当然,文中也提到生产,我们先针对性地解决销售问题)。

  因为通篇都没有说到技术问题,由此可见,研发也不是主要的驱动力。

  二、经营

  既然我们知道企业战略的驱动来自于销售,那销售推动和制约发展的轨迹是怎样的呢?

  先是“公司的业务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在不断扩大”,后来“确实也招来了几个人才”并且在“销售上有点突破”,但“后续就没有什么人才进来了”,于是就开始搞培训,不过“也没有什么效果”。

  这里并没有提到人员流失的问题,那就是说,当时帮助公司开疆扩土的几个人才,一直还在公司。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肯定会以功臣自居,同时又能够一直做下去,说明前期老板也是有论功行赏,否则他们早就挂冠而去了。

  但“最近一年的销售市场有变化了”,反而“老客户销售乏力,新客户开发停滞不前”,销售人员也不省心了,还做了很多违规的事情,则说明这些销售功臣存在一些问题:

  1、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开拓市场,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则束手无策,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2、老客户销售乏力,说明对于客户关系维护做得不到位,可能同时存在一种情况,老客户数变化不大,即意味着新客户转化能力不足。

  3、销售人员屡有违纪,说明销售功臣管理无方,甚至自立山头,建立小团队,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故意,深究原因,不外乎老板给少了,或者他们认为老板给少了。

  三、管理

  至于没有什么人才进来,则是企业用人环境存在问题,无法吸引人才加入,无非是行业地位、行业口碑、薪酬待遇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

  先有经营,才有管理,两者必须相辅相承,相互促进。

  有了上面的分析,其实目标已经很清晰了。

  公司如果还想以销售驱动企业业绩提升:

  1、首先就是找到能够支撑销售扩大的人才,现有人才不行那就招聘,招不到人才就搞清楚原因是什么,找出阻碍的关键因素,立即改善。

  2、其次是找到销售人员违纪的根源是什么,是分配机制出了问题还是人品不行。如果是前者,人力资源部与销售部门一同设计或改进激励制度;如果是人品问题,则要快刀斩乱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3、对于新老客户业绩不佳,销售部了解具体原因是什么:是产品供应、还是服务欠缺。是产品价格、还是产品品质问题。找到根源,快速解决。

  4、扫描影响销售扩大的一切障碍因素,并进行排序,当机立断、赏罚分明。

  HR需要怎么转型,怎么改革,要做什么,应该一目了然了。

  (本部分内容由中人网会员“无尽意”分享)

  小结:闭门造车 是不可能做好人力资源的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人力资源工作不仅仅是HR部门的事情,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想要“人”能在企业里发挥最大的价值,就一定要让老板、高管都重视起来,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才能真正做好人力资源工作。

本文为中人网原创内容,版权归中人网与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hjia@chinah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