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参加培训课程的时候,会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去学习?
你是把培训讲师所传授的内容全盘接收,还是会带着质疑和验证去学习?
你是只站在学员的角度去看这个课程,还是会从学员、讲师、培训管理者这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琢磨?
从学员的角度来看,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培训活动是否能促进学员的理解、吸收和运用?学员是否能够通过和老师的互动、以及和其他学员之间的互动得到思维的升华?讲师对于自己的表现是否有及时的反馈?
从讲师的角度来看,课程是否按照进度进行?有哪些和计划不一致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一致?学员的反馈怎么样?这些反馈揭示了什么样的信息?
从培训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班级管理是否到位?是否为学员营造了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否有准确把握学员的基本需求?
如果在一个课程上,你能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去参与、去思考、去验证,那么你从这个课程中所收获的东西,可能比你听五节课收获的还要更多。而且,当你在以后的课程中,遇到类似这节课中的一些问题时,你也能像游刃有余的去处理。
Excel课程本身是一门很实用,但却很枯燥的课程。然而,在林屹老师的课程上,学员却积极活跃、乐于体验,整个课程案例和互动不断,学员的参与热情不减。
据我观察,林屹老师在课程中综合巧妙的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包括提问法、语言引导法、行为引导法、故事法、比喻法等等,激发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然,作为经常研究教学技术和课程开发的我来说,不仅惊叹于讲师呈现的自如、案例的巧妙、互动的流畅,还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如果我是讲这个Excel课程的老师,我会如何去呈现这样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除了老师的培训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有效的培训战术?
一 你的名字有文艺范儿吗?
授课内容:隐藏数据表、时间格式、转换数据格式。。。。。。
讲师的培训方式:让我觉得很有感觉的地方在于,讲师把他要讲解的每一个Excel表的功能都转换成了很有文艺范儿的名字,比如说,隐藏数据表的功能叫做“再也不见”;时间格式的功能叫做“错误的时间遇到了你”,转换数据格式的功能叫做“人格分裂”。。。。。。
优势提炼:这些有创意的取名,极大的调动了学员的好奇心,也便于记忆和回顾。这里,讲师是从激发兴趣和方便储存这两个角度来设计课程的。
我想到的其他培训方式:可以用故事法把整个课程中涉及到的Excel功能串联起来。首先创造出一个人物角色,比如想要接近霸道总裁的美人鱼,想方设法进了霸道总裁的公司,成为了他的秘书。这个秘书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用到Excel表,解下来就是美人鱼遇到的各种工作场景,以及对应的需要使用的Excel功能。这样既能让学员思绪集中,同时又能与工作高度结合。这是从知识运用的角度考虑课程设计的。
二 选择性粘贴的多种用法
授课内容:巧用选择性粘贴
讲师的培训方式: 这部分内容,讲师基本上是通过举例+提问+揭晓答案+带领练习这四个步骤来呈现的。其中一个案例印象比较深刻,说的是一个餐馆的老板,有一天突发奇想,要把菜单上的每个菜都涨价20块,怎么操作?当然,这个功能是可以通过选择性粘贴实现的。
优势提炼:案例贴近生活,提问引发思考,这里,讲师是从专业的角度来授课的。
我想到的其他培训方式:当讲师讲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想,如果能用老板给员工涨薪的案例就更好了,因为这样学员更容易有代入感。同时,当老师说到“选择性粘贴可以加减乘除”的时候,我从激发思维的角度,想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
让学员分成四组,分别讨论在工作中,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用到加、减、乘、除的功能,每组讨论一种功能的运用,稍后把想到的工作场景编成职场故事展现出来,并示范Excel在此场景下的运用,这样学员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更利于今后的应用。
三 你是哪种青年?
授课内容:不同青年操作Excel功能的方式
讲师的培训方式:建立了四种人物角色:“普通青年”、“二逼青年”、“特二青年”、“文艺青年”,还分别配了一张搞笑的图。授课时,讲师说,如果想在Excel表中实现某种功能,不同的青年会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然后一一列举,之后再带着学员用有效的方式来体验。
优势提炼:采用这种方式授课,比简单的拿错误的操作方式和正确的操作方式做对比,更容易引起学员的兴趣。学员会根据讲师所描述的操作方式,自然而然的对号入座。这里,讲师是从激发学员兴趣的角度来考虑的。
我想到的其他培训方式:这部分内容的呈现,也可以采用分组PK的形式。由讲师先说要在Excel里面实现什么功能,然后分组讨论、分组展示,用时最少的组能得到一个笑脸贴或者扑克牌。这是从激活课堂氛围的角度来考虑的。
四 空格哪里逃?
授课内容:同时选中一系列数据中的所有空格
讲师的培训方式:这里,讲师采用的是讲解+示范的形式,并且给出案例让我们练习。这个效果的实现,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按F5,使用定位功能。上午练习的时候觉得这个功能很简单也很实用,但是下午再遇到一个类似的情境时,很多学员都忘记了按F5的这个步骤。
优势提炼:讲师给到我们的练习案例中,使用的名字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大家做练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太累,反而会觉得好玩。这段内容的讲解,也是从专业角度来呈现的。
(备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掉进“专业的陷阱”。所谓专业的陷阱,就是说,我们对一个知识点越熟悉,我们把一个知识点看得越简单,当我们把这个知识点教给别人的时候,就会越迅速,越容易一带而过。)
我想到的其他培训方式: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功能,就是选中所有内容,然后点击F5。所以,我想到的增强记忆的方式就是,让学员把空格想象成钱,你要让对方把钱付给你,所以要点击F5,就是“付我”。这样记忆起来是不是容易多了?
五 让比喻推倒你脑中的围墙
授课内容:SUNIF&COUNTIF功能
讲师的培训方式:为了让学员充分的了解SUNIF和COUNTIF的功能,讲师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我们这里这么多的学员,如果要在短时间内找出其中戴眼镜的人有多少,那就用COUNTIF的功能;如果要在短时间内算出这里面戴眼镜的人,眼镜度数加起来是多少,那就用SUNIF功能。由于学员刚好是坐成了两列,就像Excel表中的两列数据一样,所以讲师直接拿学员来示范SUNIF和COUNTIF的使用步骤,这里采用的是讲授的方式。
优势提炼:比喻用得非常巧妙,学员瞬间理解功能。
我想到的其他培训方式:如果我来讲授这部分内容,我也会拿学员来示范SUNIF和COUNTIF的使用步骤(因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代入法,容易让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记忆清晰),但我不会采用单纯的讲授法,我会让学员进行位置调整,把座位调整成案例中Excel表的样子,每个学员代表一个数据,然后再讲解步骤,讲到COUNTIF功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戴眼镜的学员要站起来(表示他们这个时候被选中了)。这样学员的参与感会更强,讲授的过程也不会显得枯燥和乏味。
之所以会有以上的一些提炼和总结,是因为我在课堂中,一直不停的在思考:
1、 这部分内容讲师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培训形式,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
2、 讲师举了一些什么样的案例,这些案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 讲师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呈现课程?
4、 如果我来讲这部分内容,我会采用什么样的培训形式和互动方式,为什么?
如果你在参加一个课程的时候,也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深入的思考,你也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这些收获,终有一天,会形成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让你在培训这个领域走得更加稳健更加有力。
作者:袁敏茜,专注于性格分析与课程开发,注册国际高级职业培训师(CISPL)认证,DISC认证咨询师,DISC认证培训师,格诺威咨询性格魔方中心主讲老师, 2015中国培训“我有好课程”大赛全国10强选手。《醒职场》(微信公众号:zhichang321)培训平台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