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快节奏、快生活的氛围下,大家都在拼命向前赶,生怕自己的脚步慢了,怕自己跟不上了,担心自己OUT了。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向前冲,往前赶。而老话说的好,慢工出细活,如何体会这个慢字。
周末在家看了一个名人专访的节目,访问的对象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指挥家,他说起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指挥家说自己之前曾经需要指挥一首曲子,因为曲子的难度很大,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进行指挥。虽然非常苦恼,但指挥家依然很着急的反复进行快速尝试,可惜还是没找到合适的方式。无奈之下,指挥家去请教一位指挥大师,非常希望大师传授秘籍给他。等了许久,指挥大师看了看乐谱,又看了看这位指挥家之后,只慢慢的说出三个字,慢慢来。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就离开了。指挥家觉得很纳闷,大师怎么就说了这三个字呢,我就是想赶快学到技巧啊,按常规他不就应该教我他自己的心得体会,他的技巧,应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吗,这三个字是啥意思呢?后来指挥家体会了许久,想了许久才体会到慢慢来三个字的含义。
慢慢来,三个字。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大师虽然没教任何技巧,但三个字首先安抚了情绪,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其实永远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内心。心态上的安静,不急不燥才是永恒。另外大师没有教技巧和方法,没有给出固定的模式。反而让自己摸索出属于个人风格的方法,不仅仅拘泥于大师的方法。一个慢慢来道出人生真谛。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讲述的关于时间的味道。也像广东人喜欢喝煲的汤,都是需要时间慢慢的熬制,慢火出的功夫。
在人力资源工作中例如对于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慢慢来三个字。对于现在的人才培养,大家都讲求一个快,都希望可以快速复制、快速培养,但很多时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效果。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模式化快速操作,但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确实需要时间的打磨,需要慢慢来。
例如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慢慢来三个字带来的功效也是足够大的。新入职的员工对环境陌生,不熟悉周围各种情况。又担心出现任何状况。而且心情比较着急,对于新鲜的事物又担心学的慢。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急越出乱。如果在这个时候,辅导新人的老师,可以拍拍新人的肩膀,在辅导新人知识之后说一句慢慢来,或许对新员工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新员工上手也快了,最终可以达到双赢。
曾经我们公司有一项针对销售管理人才培养的体系。按常理来说一般这种培养体系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培养时间。但是当时销售管理人才的缺口太大,所以直接把时间压缩到三个月。对于有管理潜质的销售人员,每天下班之后进行两个小时填鸭式的讲授式的培养,培训老师非常快速的将整个培训体系课程教给销售人员。在培训时间内确实是把所有课程都讲授了,但因为时间太紧,没有足够进行实践。所以当潜质人才上岗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仓促感。最后的结果自然不太理想。当然最后也进行了不少调整,也增加了不少在岗培训和辅导最终培养的时间还是花了不少。所以人才培养需要探索相对合理固定的时间和周期。太快火候不到,不入味,太慢容易疲惫,所以慢也讲究一个度,一个时效性。
慢慢来是一种境界和体会,人生需要慢慢来,生活才会更精彩。
作者简介:
涂熙,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近十年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和积累。曾任职IT、互联网等行业,担任HR主管、经理等职位。目前在一家金融行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14年2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人的第一本人力资源书籍《人力资源新手成长手记》。
欢迎爱学习、乐分享的HR加入我的交流群,QQ群号:19856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