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案例。
斯坎隆计划是一种著名的团队收益分享计划,它把部门(当然也可以是项目团队或者整个企业)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产生的单位人工成本(或工资)降低的收益让该部门所有成员分享。
假设,某企业的一个车间开展全员劳动竞赛,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按照斯坎隆计划,收益全部分配给车间全体职工,如何分配?
这里存在两个问题:
1、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系统改进的成果,其中每个人都有一定贡献(个体价值),但所有人的贡献价值之和并不等于系统的价值增加(群体价值)。根据系统论的原理,1+1应该大于2,但也可能1+1小于2。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总和的不一致,给分配带来了麻烦,到底按哪个价值进行分配呢?怎么分配?
2、“劳动生产率”是部门的绩效指标,具体到每个人的绩效指标千差万别,怎么把它们联系起来呢?
我们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下,再讨论具体分配办法。
这个具体问题放到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理论中,就是人力资源“群体价值”和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关系和转换的问题。群体价值是指一个团队、部门、企业所创造的的整体价值,个体价值则是个人创造的价值。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扩展一下,相对来说,部门、团队对于企业也可以看成是其中的一个“个体”。
在人力资本会计管理中,需要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记账,总账与分账要一致,无论群体价值大于还是小于个体价值总和,都会造成记账困难,必须对其中一个进行调整,如何调整呢?
假设,有两位劳动者,他们各自劳动时,每小时的劳动量相当于20元,两人合计,创造了40元的价值;而当他们合作劳动时,同样1小时,创造了60元,也就是相当于3小时劳动量的价值。1+1=3,这用“绝对价值”是无法表达的。
然而在相对价值中,根据价值的数学定义,
du=adx
u是货币价值,比如工资报酬,也可以是某个系统(群体)价值;x是任意变量,可以是使用价值,包括绩效价值,也可以是个体价值之和。对于任何变量x,只要与u成线性关系,x就是价值,并且两者就是等效的,反之,如果x是价值,它就与u等效。
基于此,我们仍然可以用1小时来表示他们各自的价值,并进行价值运算,仍然可以计算他们的总价值是1+1=2小时,只是这个价值是相对价值,每小时相对价值对应的绝对价值从原来的20元(个体价值)提高到了30元(群体价值),即系数a从20元/小时变成了30元/小时。但是,无论20元还是30元,抑或是其它数值,根据等效性,劳动时间与货币价值是等效的,因而不会影响我们用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分配依据,然后通过a把个体与群体联系起来。由此,个别劳动价值成为表达系统劳动价值的元素,两者由对立转化为统一。这便是价值数学定义的作用之一。
回过头来看前面的案例,分配过程如下:
1、车间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产生的效益比较容易计算,假定为5万元,这是一个群体价值。
2、就整个车间来说,有管理人员、统计人员、操作工人,还可能会有工艺技术员,设备维修人员等,我们不可能直接确定每个人贡献了多少元的价值,甚至不可能确定每个人在“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个绩效指标中占有多少份额。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个体价值不能用“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直接表示。
3、由于是全员劳动竞赛,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各自的职责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所以我们可以把岗位价值作为个体价值的代表。
其中,岗位工资用货币支付,所以是价值;岗位系数与岗位工资成正比关系,也是等效的价值;岗位评估的分数一般不是价值。
4、假定车间所有职工的岗位工资总和为20万元,显然与5万元的群体价值不一样。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个体价值总和与群体价值不一样没有关系,只要两者都是价值,他们就等效。两者的等效系数a=5万元/20万元=0.25。
5、最后用0.25乘以每个人的岗位工资,得到每个人的收益分享额,分配完毕。
上述分配办法是斯坎隆计划的经典分配法。
当然,岗位工资是死的,人的“贡献”是活的。为了反映实际绩效,也可以用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分配。然而,每个人的绩效考评项目不一样,首先要统一绩效评价结果,比如用分数,或用强制分布;但是,分数和强制分布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价值,比如用百分制打分,不同岗位的100分,价值是不一样的,还需要用岗位价值系数来调整。由此可见,岗位价值是一个基础价值(但不要认为所有情况都可以用岗位价值来调整)。
对于任何绩效考评都是这样,绩效本身并不一定是价值(这里是指符合价值定义的价值,而不是一般语境中的“价值”),实际操作中,要把群体绩效、个体绩效先转换为价值,然后再计算a。一般来说,群体绩效往往与价值比较接近,比如利润、成本等等,个体绩效往往千变万化,有的与价值“差之千里”。
备注:
我希望各位人力资源同仁能牢固建立规范的“价值”概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价值概念当中。中人网上,曾经有询问岗位评估的分数如何变为岗位工资的帖子,有人认为只要根据公司情况,选择一个比例系数,然后乘以分数就可以了。这明显反映出对“价值”的误解,把“岗位价值”中的“价值”(或分数)与货币价值、与价值定义中的价值混为一谈了。
同时,也希望同仁们在绩效管理中树立“价值”观念,一是不要随意把绩效与价值混同起来;二是要从价值的角度去理解绩效含义,选择绩效指标,分析绩效结果,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过程、不同指标的绩效是不能直接互相比较的,只有价值才能比较,并且,必须创造价值(增值)才是真正的好绩效——有些绩效仅仅是符合要求,但没有价值,或没有增值,只要仔细想想就能够体会。
当然,我们说的价值并不一定要表现为货币,也可以是使用价值,但最终可以转化为企业和社会效益。
一起来讨论
1、某企业以月度绩效考评的平均分数(百分制)作为计算年终奖的依据,每分100元,具体公式是:
奖金=100×部门考评分%×个人考评分
请问,这准确反映了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联系吗?这是从群体价值到个体价值的分配吗?
2、如果一名员工按照岗位职责完成了日常工作,没有出现差错,这能反映他创造的价值超过了100%吗?怎样才能反映超过100%的新价值?
3、一名员工按照领导的指示,写了一份部门的年终总结,部门经理把总结上交到了公司。请讨论,这一个过程是增值的吗?如果增值,为什么?如果不增值,怎样才能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