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不标准,能不能成为优秀培训师
10月4日,本平台曾发布陈雪频老师的文章“培训大师们的六脉神剑”。文章从六个方面,幽默而深刻地揭露了目前培训界的某种乱象,真是入木三分。
出现这些乱象,除了一些所谓大师们唯利是图、唯名是逐,及作为培训从业者应有的责任与使命感缺失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人有一种浮躁的跟风心理、盲目崇拜心理,及喜欢高大上心态。
这种种不健康的风气与心态,容易让人失去理性评价培训好坏的标准,也从另一个侧面促成了培训乱象的滋长与漫延。
我一向反对很多的所谓培训大师。或许,你会说,这是你在嫉妒别人的成功,是你没有达到欣赏别人的智慧层面。如果硬要这样说,就算是吧,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啊。
但是,我始终觉得他们的所谓智慧,至少对企业界来说,很多是不切实际的。搞企业的人,要踏实,要技能,要方法,要实实在在的价值。你整天操弄那些所谓的境界、商道、智慧,难道想改行搞学术,当哲学家?
本人有一个朋友老板,做牛仔的,09年之前,工厂有600多员工。后来,他迷上了大师们的培训,天天去修炼;尤其对某某刘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几年下来,他出口即智慧,“一切都为我所用”。但是,奇怪的是,他的企业越做越小,现在,差不多已难支撑了。
德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型的国家,是真正的世界制造王国。据说,他们就很少这种高大上的培训,他们更多的是对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崇与欣赏。整个社会非常踏实、宁静、理性,很少象我们一样那些花里胡哨的浮躁的东西。
回到今天的主题。普通话不标准,能不能成为优秀的培训师?
围绕这个话题,我们与不少相关人员进行了讨论与调查。从结果来看,大部分人觉得,只要培训师真的有价值,让听众觉得付出的时间与钱值得,就行。至于普通话,只要基本能听懂就行。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标准普通话是一个培训师基本的要求,也是传播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如果普通话不标准,肯定会影响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无论如何,普通话不标准,再怎么样也算不上优秀培训师。
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你的观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