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大学生们又开始忙着规划自己的未来,出国、考研、国考、找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就业,那我们来谈谈大学生就业这一话题。
当我们从走出校门开始,即相当于开始驾驶着自己的人生之舟在社会的海洋中航行或者漂泊。航行和漂泊的区别在于:航行有方向、有目标,漂泊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你的生命之舟不能总在海上漂荡,要寻找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对于船来说叫作锚地。你的职业生涯不能换一个工作又换一个工作、换一个职业又换一个职业,而应寻找到一个地方,叫做最佳贡献区。
有一天早上你登上甲板,在明媚的阳光下发现一处依山傍水的港湾,风景秀丽。于是你决定在这个地方停船下锚,锚沉到水底,勾住抓牢,这艘船还会左右摇摆,但是不再随波逐流。这就是你的职业锚。找到职业锚之前,你只不过是自己人生之舟的水手,而找到职业锚和锚地之后,你才真正是自己人生之舟的船长。
大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好先了解和定位自己的职业锚属性:
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职业锚,那我们将根据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效率将会有很大提高。
有以下几种类型的职业锚供参考:
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主要注意力是工作的实际技术或职能内容,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地提高专业水平。他们的认同感来自于在专业领域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挑战,直到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他们总是围绕着特定领域安排自己的职业,虽然在其技术或职能领域也会接受管理职责,但他们对管理职业并不感兴趣。在许多工作岗位上都会有倾向技术或职能型职业锚的人,如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工厂的技术副厂长、企业中的研究开发人员、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等。
2)管理型职业锚
管理型职业锚的人把管理本身作为职业目标,而具体的技术工作或职能工作仅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的管理层道路上的必经阶段。他们倾心于全面管理,掌握更大的权力,肩负更大责任,他们具有强有力的升迁动机和价值观,以提升等级和收入作为成功的标准,他们具有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强强组合。管理型职业锚的主要职业领域是政府机构、企事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如市长、局长、校长、厂长和总经理等。
3)创造/创业型职业锚
创造/创业型职业锚的人时时追求建立或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他们要求拥有自主权、管理能力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特殊能力,创造是他们自我发展的核心。他们意志坚定,敢于冒险,个人的强烈需要是能够感受到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与自己的创造成果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 (或服务),而且愿意去冒风险,并克服面临的障碍。创造型/创业职业锚的主要职业领域是发明家、冒险性投资者、产品开发人员和企业家等,该型职业锚同其他类型职业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叠。
4)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属于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的人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追求一种能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约束,施展自己职业能力的工作情景。他们追求在工作中享有自身的自由,他们宁愿放弃提升或工作发展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与独立。只有当某一项工作允许他们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和方式时, 他们才愿意继续留任。该锚的主要职业领域是学者、科研人员、职业作家、个体咨询人员、手工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等,与其他类型的职业锚有明显交叉。
5)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安全稳定型职业锚的人倾向于追求安全、稳定的职业前途,比如工作的安全,体面的收入,有效的退休方案和津贴等等。对他们来讲,工作挑战性、丰富性和其他内部动机并不重要,他们关注于工作的情境(如发展前途、工作条件、福利等)而不是工作内容本身。他们依赖组织, 倾向于根据组织要求行事, 寻求组织的认同, 高度的感情安全, 没有太大的抱负, 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一种稳定、安全、良好而合理的家庭和工作环境。该锚的主要职业领域是公务员或稳定性非常强的企事业单位职员。
上述五个职业锚是施恩教授根据员工在组织中的职业生涯发展概括总结出来的,90年代后,又演绎增加出了“服务型、挑战性、生活型”三个职业锚,个人认为与上述五个存在交叉与重复,就不再一一阐述了。
职业锚确定使我们有了找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但还是需结合自身的职业定位进行具体的诊断。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职业探索与规划的最佳原则,若我们对自己以及环境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便能做出较为适合自己的决定。
知己:自我分析(目标取向和能力取向),了解自我的兴趣、专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体质、价值观、思维方式、拥有的资源等。
知彼:环境分析(机会取向),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职业声望、社会人际环境、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1、目标取向(人生目标分析):我想往哪走?(价值/理想/成就动机/兴趣);
即,要考虑: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对什么最感兴趣?我做人和做事的价值观是什么?
比如,李开复说,我必须听从我心中的声音,追随我心的选择!
【案例:致力于改善人类社会的艾伦·穆斯克】
很多人把特斯拉看做是汽车业的“苹果”,但我们看到一则关于乔布斯与穆斯克的评论很有趣,他是这样说的,斯蒂夫·乔布斯申请专利是为了打击对手,而艾伦·穆斯克憎恶专利。斯蒂夫·乔布斯偷窃成瘾,喜欢将同伴的想法包装为自己的创意;而艾伦·穆斯克却在努力颠覆传统产业,专注于和他的伙伴一起改造世界的同时不去沽名钓誉。
穆斯克的才智并不只是因为他预见到了诸如自动驾驶汽车和 WI-FI 热气球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创意;而是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创造力,以致于可以让梦想变为现实。
当然,大多数的梦想不一定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因为自身的条件及能力与梦想不一定匹配;即使连最简单的兴趣都不一定能成为你择业的首选,但我们在择业时还是需要尽量使其一致,未来少走的弯路会少很多。
2、能力取向(与他人的优势比较):我能往哪走?(学历/专业/技能/情商/性格/智慧);
即,从学历、专业、知识结构、技能、个性特点等角度对自己能力与潜力进行全面总结,看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当一个人自身的素质和其工作职位的要求产生很大重叠时,人们就容易成功。特别要思考的是:我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天赋?如果能将自己的天赋和职业结合起来,那就更完美了!
【案例:屡屡受挫的Jay】
Jay是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同事,他是个勤奋的销售人员,他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但是刚毕业的时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客服人员,做了两年客服后,感觉没什么发展,想转换职业从事销售,就找了一份测量设备销售的工作去做,但后来因为公司的产品线及销售区域调整,他也觉得这个产品不太好做,跳槽离开。
离开后找了一份媒体广告销售的工作,却因为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不得不跳槽,最近又找了一份药品销售的工作,他觉得医药行业有发展的前景。但最近又有换工作的想法,Jay不禁自嘲,自己是跳槽时节的常客,工作来得容易也丢得快。不过,他很困惑为什么每个公司都做不长久。
分析:Jay没有对自己所具备的技能与性格特质做很好的分析,如果从专业上来说,他从事销售工作是符合他的专业,销售是个准入门槛较低的职位,但是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去做销售,而Jay的几次跳槽看似不是自己能力的问题。但是,经过职业顾问和Jay的深入沟通,并根据他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测评后,职业顾问发现,勉强自己去适应并不适合的工作性质,才是导致Jay频繁跳槽的真正根源。
1、Jay并没有很强的说服能力,虽然以他平易近人的个性很容易与人沟通,但是在深入的交谈中,Jay很容易被他人的想法左右,最终忘记了自己的立场,导致拜访客户屡屡失利,因此在做销售时业绩并不好;
2、Jay在人际关系拓展方面也力不从心,与客户的关系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更深一步;
3、频繁在不同行业中转换,缺乏沉淀与积累;
不适合做销售的Jay,却长期在这个领域到处转。这样的一个职业发展方式,明显存在着误区。职业顾问认为,跳槽必须以增加自己的职业含金量为主导,像Jay这样兜兜转转,其实一直在磨损自己的职业含金量。
【观点】人生幸福要沿着你喜欢(目标取向)和擅长(能力取向)的事走!
3、机会取向(机会与挑战分析):我可以往哪走?(组织环境/行业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
为什么要对环境进行分析?答:环境,舞台也。环境是职业活动的背景,环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限制条件,即,环境支持允许你干什么?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是适应环境,顺应环境变化。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案例:那些正在永远消失的职业】
有多少职业曾经辉煌一时?有多少职业曾伴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走过?有多少职业正在逐步消逝,正在淡出我们的视线?时光荏苒,刻在年轮上的最大印记之一,便是众多职业的交换更替。你看,这些逐渐消逝的职业:弹棉花、货郎、代写书信、磨刀人、卖凉开水、放蜂人、修钢笔、补锅、出租图书音像、剃头挑子、打水井……
当今时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正发生着一场安静的革命,它已经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革命和你有关,和我有关,和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关!未来学家预测:人类现有的绝大多数职业,再过20年将永远在这个地球上消失。
目前最热门的行业:
传统行业:日化行业、服装行业、餐饮酒店行业、房地产业等;
新兴行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金融行业、清洁能源、生物科技等;
在找工作时,评估我们想要进入的企业就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方针、地区优势、行业优势及企业本身的实力来定位。
大学生在职业定位的时候最忌讳的几个方面:
一、盲目攀比
人活在社会环境中就难以避免互相的比较,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历程,假如和你同班的同学找的工作不是外企,就是国内比较知名的企业,而你还在为能拿到什么样的offer而彷徨,那你心里是否会有酸酸的感觉。
其实互相比较很正常,正向的比较会成为你向上的一种动力;一旦成为攀比,则会使人陷入盲目的境地,一定要找一份风头盖过其他人的工作,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错过适合自己的。
二、不切实际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说的就是要真正地认清自己。事实上,没有哪个人可以在人生的每一方面都表现得很出色。如果我们高估或低估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就会因决策失误所遭受伤害。
寻求工作其实就是在评估、认清自己实力的过程,慢慢的纠偏,直到清楚了解自己的综合实力。
【案例:遥不可及的“四大”】
我有一个财务专业的大学同学,那时的他一心想要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但是有了几次面试机会,都未能通过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
其实,依我们对他能力的判断,他还没有足够优秀到可以进入到四大,但是稍次点的企业他还是没问题的,但他自认为能力入四大绰绰有余,结果,迟迟不愿去其他公司面试,一直再等四大的机会,错过了就业最佳的时期。在待业了一年以后,耗不起的他只好随便找了家小公司就业。
三、自我否定
近些年,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源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故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会出现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时遇到更多的挫折与挑战。
很多时候你面试了好多场,但心仪的公司和职位都没能拿下,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进而影响到心态,以后去面试则畏手畏脚,信心全无,反而更难面试成功。
其实,有时候找工作也是讲“缘分”的,只要摆正心态,认真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找准机会,总是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另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不修边幅、着装怪异、粗言俚语、不讲诚信等,这些都是影响能否找到理想工作的关键因素。
(原创作者:鲍二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可关注微信公众号:hryulu ,定期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