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HR帮兄的空间 > 博客
《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系列9: 职业规划现行模式的实施困局 ... ...
2014-06-27 22:07:43 | 职业规划 , 职业生涯

       人生确实可以规划,因为人生有阶段性,而职业本身也有其标准,那就有规律可循。但问题是如果可以规划,那为什么大多数人按照现行的职业规划模式却无法执行,或者做完职业测评之后仍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结果,甚至在作完规划暂时地解决了头脑中的迷茫,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陷入迷茫呢?

       专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多种多样,其核心内容却是相同的:

       第一步:知己——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个体资源

       第二步:知彼——职业特点、外部环境、机会与发展前途

       第三步:抉择——路线抉择、目标抉择、行动措施

       由此,现行职业规划大多是采用近似以下五个问题的规划模式:

      ▲我是谁?

      ▲我想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我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现行职业规划理论和操作的第一步都是“知己”,对自己的价值观、性格、兴趣、能力作出正确的分析,然后再“知彼”,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与限制,从而确立方向和目标。

        先知己,再知彼,听上去很合理,如果你连自己都不了解,那你如何作出选择?我们想不到的是,正是这种模式导致了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迷茫与无助!不是我们不想作职业规划,而是按这种模式做不了、做不到!

       “认识自己”是人一生最大的命题,但是现行职业规划理论却要你在人生最开始的时候通过思考和测试作出分析,甚至作出回答,并以此成为切实可行的人生方案,这有可能吗?

       按照这种方法,大多数规划者要么无从下手,要么从心情澎湃开始,却发现无法执行,最终不了了之。最后经过多次不成功的思考之后,我们甚至会放弃,进而拒绝思考未来,最后选择逃避或是或是随波逐流。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你没经历过的东西,你不认识的事物,你怎么去规划?

       现行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操作方法源于发达国家,是基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社会价值标准,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导入,在教育中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好奇心,在中学阶段有多达几十门选修课,帮助孩子根据兴趣发现自己的天赋,并且尊重不同工作的平等价值,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专业与职业。学校从小学就开设各种职业体验课,请家长到班上给小孩子讲自己是做什么工作、怎么做的。中小学通过职业模拟、实际操作等方式,从小就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学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与灵活的学分制度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开始职业实践,大体上能了解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职业,再根据职业要求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当他们真正开始进入职业角色时,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职业目标的实现方式,而不是职业方向的选择。

      由此可以看到,职业规划规划首先在于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发现,然后才是个人自身的测试与抉择。

      在国外,职业规划的实际操作中也不是以“个人的自我认知”作为规划的前提,而是以“对职业的探索”作为前提。也就是说,职业规划不是先知己再知彼,而是先知彼再知己!但是这套理论拿到中国来了以后,在中国的国情和教育体制下,根本没有探索和发展的阶段,而是直接用来测试与抉择。

       中国的国情是一种标准化考试的淘汰教育,孩子的兴趣受到父母的左右,天赋被教育所压抑,工作的价值被社会导向所蒙蔽。上学唯一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而大学是在大四开始实习,结果选专业时孩子无法将兴趣与专业对接,而就业时又无法将专业与职业对接。直到大学毕业时,年轻人才开始真正面临职业方向的选择,此时谈职业目标自然无所适从。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及进行充分的职业信息搜集分析与职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职业规划只能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控制你已知的东西,那也就是说你难以控制自己能力之外,以及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正如问你将来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而你现在只吃过香蕉和苹果,那你怎么选择呢?

       现在的我们只是坐井观天,如果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你又怎么知道未来你会喜欢什么呢?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行业与岗位,热门的专业和行业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过去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来看,很多五年后热门的职业现在也许还没有出现,而现在大家都看到的热门反而有可能竞争激烈,这些都给了个人更大的选择范围和选择的不确定性。对于年轻人这个缺乏分析能力和职业常识的群体来说,对社会的了解和体验有限,因此很难做出正确的职业目标规划。

       大多数人正是在这种“从自我分析出发、一步到位树立远大目标”的职业规划方式指导下去规划、实施,结果必然无从下手、遭遇困难,然后放弃、一无所获,最后怀疑自己,甚至逃避现实,再也不去思考自己的未来。

        以上是我为什么在前面的近10个系列里把外部探索的内容诸如趋势、行业、职业、企业等内容优先描述的原因,目的就是要打破过去的模式。随着我们慢慢把职业探索优先放在外部的思想讲透,我们才开始进入内在探索,去一一解读兴趣、价值观、能力、个性等因素对我们开展职业规划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