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议话题,大数据,于是本HR再次出发,冲浪学习一番。
什么是大数据呢?这是个互联网名词,用来形容超过我们熟悉的统计单位的数据量(比如移动硬盘1G以前很大,后来1T也不算什么了),一句话来说: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种类多样(Variety)、 要求实时性强(Velocity) 。对它关注也是因为它蕴藏的商业价值大(Value)。这就是大数据的4V特性。符合这些特性的,叫大数据。
比如,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霍廷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利用电脑程序分析全球3.4亿微博账户的留言,进而判断民众情绪,再以“1”到“50”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霍廷再决定如何处理手中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股票。
霍廷的判断原则很简单:如果所有人似乎都高兴,那就买入;如果大家的焦虑情绪上升,那就抛售。
这一招收效显著——当年第一季度,霍廷的公司获得了7%的收益率。
什么是HR大数据?其实就是把人力资源工作中,原本经验主义的东西科学化。
比如,全球客服的呼叫中心 Transcom,由于公司的人员流动率过高,在 2012 年下半年使用大数据进行员工行为分析。在分析“诚实”这一品质时,员工会被问到,是否能够进行简单的快捷键操作,如复制粘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将会被要求在键盘上进行实际操作。
结果,负责收集和分析数据的 Evolv 公司发现,哪些在“诚实”方面得分高的员工,稳定性会比其他员工高 20%-30%。因此,Transcom 改变了招聘的策略,优先雇佣这些有着同类型“特质”的员工,这让他们雇佣员工的数量下降 20%,因为团队的稳定性更高,也节省了培训新员工的成本(新员工培训成本约为 1500 美元/人)。
嗯,说到这里,想必聪明的HR们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大数据,本质上是一场历史数据和外来数据的海选与精修,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归纳、整理、再分析、再归纳、再整理,最后看到现象后面的本质,为工作开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和论点支撑。
这就需要HR们开展很多调查、运用很多IT工具,学习很多数据化操作。
只是,本人认为,经验主义有经验主义的好处,科学管理有科学管理的好处,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意识流不一样,我们的人民群众未必喜欢冷冰的数字,而且喜怒哀乐也不如西方群众那么外露,所以,在开展大数据HR借鉴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分依赖,也不要盲目排斥。所谓刚柔并济,太极之道也。
衷心祝愿大数据和HR的结合,是一场王子与公主的美好婚礼,从此以后,他们将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