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企业之“欲”,其实还是蛮简单的,组织是最简单的,组织和我们人是不一样,我们人是最复杂的,没有钱的时候想钱,有钱了以后又还想幸福,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幸福”。但是尽管欲望是比较简单,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应该也会有不同的重点,初创期肯定想怎么活下来,我们都知道创办企业平均的寿命是在3年、5年,中国大概是这样。我们在开办企业的时候、创办企业的时候,一定都不会想我的企业只能活3年、5年,都是希望能持续活下去,而且在初创期就有很多的企业在不到3年、5年的时候就消失了。另外活下来之后希望成长、希望长大,而且长得快。长大之后又想领先,做全球、做全国、做行业的领先,所以企业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欲望。
那企业这些欲望怎么实现的呢?一定是员工来实现的。那员工又有不同的需求,更加复杂的需求,那么,将这么多人不同的需求要统一在组织的欲望之下,我们的组织应该做什么?我是做人力资源的,我们都知道组织架构的设置,组织架构的设置是什么?就是将一个人达成不了的目标通过多人协同,并且相互的制约、监督和协作这就是组织能做到的。我们如果是做人力资源,或者做老板,在考虑架构的时候,架构的一个一个方框背后就是欲望、权力、利益、机制相互的制约,以及能力等制约的一种相互配伍,但是所有的配伍指向的目标应该就是一个方向,你的经营目标或者是战略目标是什么。组织就是通过这样的配伍、这样的结合来达到它想达到的目的。组织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将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在一起做成不平凡的事情,做出一番伟业,就像刚刚任老师讲的,无论是海底捞、德胜等等,你去看绝大多数的从个体来看都是普通、平凡的,但是这些平凡人在组织的目标激励下能够做成一番伟业,这是组织的伟大之处。
我想了解一下现场我们多少做HR的,我们大多数都做HR,我们肯定是参加过很多培训、组织过很多培训,而且未来还要组织更多场的培训,解决了这些问题了吗?解决了组织的欲望的问题了吗?或者解决了员工欲望问题了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很少,至少我自己都没有肯定的答案。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给了很多很多的工具、理论、方法,我们的管理者从新任经理到提升,一直到管理业务,都有好像看起来很体系的培训的架构,刚刚国玉总介绍我是鹰妈,确实我是TCL鹰系培养计划的开创者和实施者,我们有雏鹰,针对大学生的;有飞鹰,针对新任经理的,针对更资深的经理或者高层后备,包括海外精英,以及雄鹰,我们的管理层,还有个别秃鹰或者是白头鹰,这个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领导力培养体系。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员工真的受了这些培训就很努力吗?刚才任老师说要发自员工内在的努力才能达成业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回过头来看,企业如果要达成它的欲望,它必须要过了生存期,要成长、要壮大,依据在哪里?德鲁克早就给我们答案,就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顾客从哪里来?当然通过产品的服务,谁来给他提供产品服务?员工。我们都知道从产品稀缺年代,从科学管理开始,人是被当成机器一样的管理着。就是说人是有温度的机器,螺丝钉,我们曾经也是被当过螺丝钉,而且当时当过螺丝钉、当过砖还很荣耀,什么我生来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当时还很荣耀,现在可能吗?当时福特招聘工人是需要警察维持秩序,上十万人争夺那么几个岗位,现在是什么样?我们出动多少人宣讲招聘还不见得找得到合适的人。从产品稀缺的年代到产品丰富,我们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我们有很多市场营销的理论,从4P到4C有很多的变化,现在我们很多会发现,我们很多的营销的手段、方法都不奏效了。我也经常和我们做营销、做品牌的沟通,我们同样做一个促销的活动,其实得到顾客的认同是非常低的,或者是活动得到的结果、效果是非常差的。
所有的这些问题出在哪里?我们活在二十一世纪,可能我们HR更多的是我们的老板,他的思维还在上个世纪,就是用爷爷辈的管理理论来管理儿子辈,还想得到孙子辈的结果,现在职场90后进入,如果算起50年代还有个别一些人还在职场的话你可以看已经是几代同堂了,这几代人是不同的教育背景、生长环境下,让他们上下同欲是多么难的事情,所以HR也好、老板也好,如果把所有的能力只培养一个能力的话我认为“感知能力”,不见得对,感知环境变化的能力,感知客户需求的能力,感知员工的能力,以及感知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这里我算起来是在TCL是一个蛮受欢迎的,甚至是受到认可,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被当为知心大姐的这样一个人。坦白说高管、中层以及我们的新员工,应该说是声誉还是比较好的,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或者是一种定位,我是经常在感知上发生错位的。我就讲一个例子,我就把这个例子讲完,希望给大家一点点的启发之后,就结束我今天的分享。
在几个月前,五月份,我们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业部的CEO突然在办公场所心脏病发,被120送到医院,当天晚上就进了ICU,我是他的好朋友,也曾经和他在一起共事,并且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受他的力邀和他共事,他称我为“政委”,我们这样的关系,应该是非常有信任的这样一种关系。得知他这样的一种突发的事件,我当然很担心,也很焦虑、很关切,然后我就和他的太太联系,我说现在情况怎么样,因为第二天从ICU病房出来了,她说比昨天稍稍要平稳一些了,当时我正在出差,我说这样我就好一点,放心一些。我说我正在出差,我说请你代我向他问候,等我出差回来了,等他好一些了,我去看他,等他有气力和我说话的时候我就去看他。他太太说好,给你带到。然后果然我就等他好一点,我再去看他。因为我知道我们公司好多人都去看他,我当时觉得好多人看他的时候,我还在想一个问题,这是不是会太打扰他,因为我生病的时候我是最不愿意让人来看的,也就是说在我状况真糟糕的时候我是愿意一个人疗伤,而不愿意让别人发现,可能是这样的一种状况。所以我就拿我这样一种处世方法去想他,我就等他好一点,一直等到他要出院了,那天上午我去看他。结果我去了以后,不理我,在看手机,我还没有感觉,我说我来看你了,你怎么看手机呢?我还很老友的把他手机翻,我说放下,我来看你了。他很严肃地跟我说了一句,你现在还来干吗?我要出院了,他说你知不知道你差点就见不着我了。他就很严肃,我就和他解释,我说我是希望你好一点我再来看你,其实他是需要他在最难的时候见到我,而我认为,我是需要在他状态好一点的时候看他,对他可能是更好。我们中间其实有过一些交锋,有些冲突,甚至我当下有些情绪上的失控,我后来一直在反思这件事情,我就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拿自己的感觉去替别人下决定。他为这个事情抱怨我很多,不光对我抱怨,而且他还向老板抱怨,他说我作为一个集团这么重要的位置的人,集团HR,VPHR,竟然对我漠不关心,我生病她都不去看我,然后老板也愣在那儿,不会吧,她不会吧,他说事实啊,事实就是她没有来看我啊!
所以,感受即事实,他眼里的事实,和我心目中的事实是什么样,我的事实我是真心想为他好,那我确实是真心的,我都跟他说,我说我在你面前没有什么集团高管,也没有什么VPHR,我说我就是你的兄弟,就是希望你在好的时候咱们能好好地聊聊,听你讲讲这个故事甚至是事故。我就想起马克思说的一句话,我们都认为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其实我们对马克思有很多的误读,包括对他的理论体系,他曾经说“世界上所有对象性的存在都是为我们存在”,也就是这个现实中的世界就是我感受中的世界,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心情好的时候,那是阳光明媚的,在我们情绪沮丧的时候,那阳光都穿不透我们的背,是这样吗?是的。所以我觉得在网络时代、在体验消费的时代、在客户追求感觉的时代,我们可能需要的一个能力就是感知的能力。那企业的欲望真的是通过你对客户的感知、市场的感知甚至产品的感知,来去将你的客户创造起来,将你的员工呵护好,你才能达到你活下来、长大,并且成为领先的这样一个梦想。
———(TCL集团副总裁、HRD兼领导力开发学院院长 许芳女士在HR3000强年会上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