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让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竞争优势并不存在。“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唯一秘诀:可能只有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
这个问题从我接触企业管理领域就开始思索,到底什么是企业长青的秘诀?一开始我理解是制度,然后又觉得是文化。但都不能百分百的说自己确定,直到看到开头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其实,以前也数次看到过这句话,但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泛泛的认为,就学习而已嘛?但这次,我好像是真的明白了,因为只有先学才能先用,先用才能先赚钱,先赚的钱才是钱,等别人跟上,我已经回本了,已经可以再快速的学习另外的东西了。
我目前任职的企业,就是将三快(思维快,行动快,决策快)视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傲,成为行业内的影子传说。通俗一点,就是跟的快,才成就了今日的传奇。
小沈阳的出名,大家应该都清楚,模仿起家。在刘老根大舞台肆意的模仿,然后成名。其实不光他,本山大叔早期也是模仿的,比如他模仿自己的瞎子叔叔,据说非常形象。
企业也好,人也好,其实都是一样。谁先模仿,谁先学习到,谁就超前一步。余世维大师不是说嘛“创新=模仿+改良。。所以,你懂得吧……
但其实传统还有一种思维,不愿意模仿或者不愿意学习,一定要标新立异。其实,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新东西,所有的创新都有前人的基础,只是或多或少而已。少的可能你不察觉,觉得是个新东西。做人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榜样,没有学习对象,全靠自己,是要走很多弯路的。其实也就是在走弯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在向别人模仿,不知不觉也就提高了。世界就这么大,你以为你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细细一看,周围模仿的企业还是挺多的:
《狗日的腾迅》还记得吗?除了QQ,后面所有的东西都不是首创。但其实QQ也不能算首创吧,好像之前有个ICQ。不过你不能不服,虽然抄袭,自我要求颇高,很快成为业内第一。
百度,大家当然知道还有一个谷歌;
阿里巴巴的芝麻一开门,购物网站越来越多,甚至形成新的名词:电商。阿里是原创吗?也不能吧,马云可是在国外呆过若干年的哦。。
很多海归回国创业,风声水起。那玩意真是他自己想的吗?欧美的发展阶段可是高我们好几个层次的。
有微博,其实还有一个FACEBOOK呢?
华东的“四通一达”,其实都是从桐庐这个地方起家的,除了申通是原创,其余几个都是小兄弟自立门户出来的,所以风格几乎一样;
华为,中兴不也是跟在爱立信在跑么?
山寨手机曾经风靡一时,也不是没有市场的,我自己买过两个。记得当年在武汉广阜屯,那山寨机卖得可火了!联发科不就是这样一举天下闻名吗!
在老乔的带领下,苹果手机干倒了诺基亚手机,日前沦落到被微软收购。三星趁势而上,迅速抢占市场,也分得一杯羹。早期的苹果也不是那么有想法,抄袭了施乐的桌面系统,迅速做大,很快又被盖茨抄去,微软快速扩张。另据“[爆料] 多点触控,滑动解锁,下拉通知栏... 没一个是苹果原创的!”,哈哈,你还犹豫什么呢?
……
人也是从这个学习模仿过来的:
想想婴儿是怎么学会说话,怎么学会走路的,你就明白了模仿的重要性。说话都是大人教的。比如我儿子,一开始学厕所(ce shuo)的发音,奶奶的普通话不标准,发出cai shuo 的音,到现在都很难纠正。
很多演员、歌手是靠模仿起家的。现在的各种娱乐评选,超女、快男、梦想秀,哪个不是模仿呢?只是程度而已。
刚参加工作,不知道怎么称呼同事。也是看别人怎么叫,X姐,X主管,……也就这样熟络了;
一开始不知道邮件格式,签名内容怎么弄合适,看看别人的呗。表格格式有什么要求,一样有前人经验借鉴啊!
……
工作也差不多如此:
我在公司做过一个胜任素质模型的项目,先是在外面培训,具体实施的时候,也是借鉴了某部委胜任力的实施过程,虽然山寨,但也受益良多;
公司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也多少借鉴兄弟公司推行的经验,虽然雷同,但效果一样不减。
每个公司在做ISO9000文件时,不都是先抄过来再改么?
当然,我也不是鼓励大家都去抄袭,去做山寨,这些必须在合法的情况下进行。但是,你却也没法阻止这些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更快速的学习!!
我们一直强调学习,而不是说抄袭,虽然表面是这样,但本质不同。抄袭完全就是山寨,没有二次创新。但学习是不同的,学到本质,学到精髓,再进行二次创造,并能引领潮流,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所谓的,从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大抵如此。你只是抄我,而我还在不断的学习进步,小样,你就抄吧。我却在努力的学习!!
秘方是没有的,秘诀也是唬人的。学习,唯有学习,才是经久不衰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