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tj00100的空间 > 博客
【征文】郎酒解约:聪明人办糊涂事,“中国郎”成“灰太狼”! ... ... ...
2013-06-20 15:59:35 | 郎酒解约 , 媒体观点 , 郎酒错误
 
郎酒解约:聪明人办糊涂事,“中国郎”成“灰太狼”!
 
       郎酒解约,一个本不应该的事情,结果却火了,“中国郎”变成了“灰太狼”!
       仔细了解之后,总结一句:郎酒集团用正确的方法,在错误的的时间,选择不恰当的方式,做了错误的事情!
       在口诛笔伐之前,先还是客观的认识以下三点:
       一是郎酒集团作为一家盈利性组织,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选择降低人工成本的方式改善业绩,本无可厚非;
       二是从经济性的角度看,相比内部与老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与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解约,成本低、法律风险小,还不影响公司内部现有的运作,做出此种决定,也可以理解;
       三是针对解约的大学生,郎酒集团也完全按照法律和协议要求做了通达以及赔付解约金等相关事宜,是合法合规。
       纯粹从方法论上讲,郎酒集团似乎并没有错。但是酿成这么大的风波,是媒体错了吗?还是老百姓错了?
       媒体不会错!从媒体的角度而言,以下几点,决定这件事情无疑是值得关注的:
          1、郎酒集团身处白酒行业,从“塑化剂”到中央政府严查“违规三公消费”,白酒行业一直就在风口浪尖上没有下来过!
          2、作为郎酒集团掌门人的汪俊林,因为涉嫌李春城案的调查传言,一直也让郎酒集团处在舆论的焦点之上!
          3、经济下行,应届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上至中南海,下至大街小巷都在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而郎酒集团选择在这样的时间,大张旗鼓的与200多名应届毕业生同时进行解约,注定是要引火烧身!
      老百姓也没有错!笔者找到郎酒集团2013年的校园招聘信息,“公司对选招生在签订合同后工作的前半年,每月给予3500~4500元的固定工资,同时每月预算1000~1500元左右工作费用;在次年根据其个人岗位按照公司薪酬福利制度给予相应待遇,年终根据所在市场目标任务的完成结果和人力资源部的考核结果依照公司薪酬制度发放奖金。”考虑五险一金以及其他管理培训费用,将每位大学生的人工成本估为10万/年,200个学生全年下来,总人工成本约为2000万。这笔钱拿到其他公司或许承受不起,但是作为郎酒集团,应该不至于。
         1、行业的暴利。近几年来,受三公消费的推动,白酒行业在没有任何的技术和产品革新的情况下,价格却一路暴涨,利润率接近40%!而郎酒集团2012年的销售收入将近110亿,即便按照行业利润率的一半折算,净利润也有22亿元之多!
         2、天价的广告。2012年郎酒集团仅在央视投放的广告费用,就高达7亿元,是200名应届生全年人工成本的35倍。换句话说,仅在央视一年的广告投放费用,可以把这200学生养到退休!更何况这7个亿还仅仅是在央视这一个渠道的广告费用!
       由此可见,这200名毕业生的人工成本对郎酒集团而言,并非是什么承受不起的事情。而且百度搜索“郎酒集团对员工不裁员”,可以找到一条2013年1月份发布,关于郎酒集团不裁员、不降薪的新闻,还提出“大学生是郎酒的未来。”但是仅仅5个月之后,郎酒集团就爆出与200多名应届毕业生解约的事情,将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着实让人费解。
       因为在没看到这则消息之前,笔者还想过为何不将这批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引导到销售一线,大大提高公司一线销售人员的能力素质。但是当笔者看到另一条消息时,似乎找到了一丝线索——“从2012年开始,郎酒集团在白酒行业率先刮起一阵“人才计划”旋风,仅在销售队伍上就引进3000余名重点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
        2013年郎酒集团的员工总人数约是15000人,而2012年一年仅销售线就增加了3000的应届生,人数直接增长25%,根据泸州市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泸州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16.4%,两项综合考虑,郎酒全年人力成本增加幅度应该超过了40%。与此同时,2012年郎酒集团的销售收入只增加了10%,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曾表示表示,已意识到今明两年白酒市场的严峻形势,明年将控量不增长。
       由此,一切似乎明朗起来。销售收入增长停滞,人工成本骤然增加,对内又明确不裁员、不减薪。所以,对尚属于“外人”的应届毕业生下手,似乎是个聪明的决定。
       然而在笔者看来,恰恰这个看似“聪明”的决定,实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纵观前后,郎酒集团犯了三个大错:
       缺乏前瞻性:错误判断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整治“三公消费”的力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白酒行业的深刻影响,逆势而为的进行疯狂扩张,种下祸端!而且一错再错,在2012年底已经发现行业的严峻形势时还决定继续招聘。
       缺乏敏感性:偏偏选择在自己已经是一身“骚”,而国家和社会都在关注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时候,做这种悖逆舆论的事情,引火烧身!
       缺乏责任心:2012年底签约却在2013年6月份解约,让这些学生发现临到其他同学都准备答辩和报道的时候,自己却又要去找工作了!要命的是他们已经错过了3/4月份的春季校园招聘,意味着他们将被推入社会,不再有应届毕业生专场,而要与成熟人才一起竞争了!
       或许郎酒集团还有一些不便为外人知的原因,以上三点或有情可原。但是有一点最不应该,因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大概郎酒集团也不会做出这个决定。即便是做出这个决定,也不至于在处理的过程中将这批准“郎酒人”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酿成一个引起社会讨伐的群体性事件了!而这一点——就是将签了三方协议的毕业生,当做“外人”,而不是“自己人”对待!
       一个能够在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时候,仍然能够对自己的员工明确表态“不裁员、不减薪”的企业,相信郎酒集团还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企业。由此也希望郎酒集团在接下来的处理中,把这些学生当做“自己人”,设身处地的为这些曾经决心将未来托付于自己的孩子们想一想——此时解约,耽误的不仅仅是200个毕业生的6个月,而是200个青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