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zjkyjwm的空间 > 博客
职业之舟托不起生命之重吗?
2013-03-12 21:59:48 | 职业信仰 , 生命
        中午,我准备躺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会,随手翻开同事放茶几上一本时论文集,读到评论赵鹏悲剧的文章:
        2012年4月27日晚,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结束一天的工作,他返回办公室,拉上窗帘,关掉灯,将一瓶敌敌畏一饮而尽,终因服毒量太大、时间太长,抢救无效去世。同事们从赵鹏挂在一旁的上衣内兜里发现了他的遗书:“活着实在太累了,天天这样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所领的工资只能月光。我决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里,我并不恨这个地方,毕竟是我自己选择来到了这里。现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我儿子以后怎么活,仅希望学校能帮我照顾一下他们母子。”
        我睡意全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最后的宿命都是死,死对生只有一个价值,让活着人去思考生的意义,并采取可能的行动,增加有限生命的价值。我们已无法确切知道促使赵鹏走向另一个世界主要原因是职业上的无意义还是家庭经济的困顿,抑或兼而有之,但赵鹏“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让人感到颤栗:职业难道真得托不起生命之重吗?
         我想起前不久刚过世的一位亲人,她是个非常节俭朴实、善于持家的妇女,原来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不高,又要抚养四个孩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她从来没有觉得日子过得很艰难,每月的工资扣除孩子上学费用后才一分一角地分摊为每天的生活费用,节省家庭开支的每一分钱似乎就是她每天除了正常上班外最主要职责,所以日子虽然艰难,但家里充满着欢乐和信心。在我的印象中,她似乎总是舍不得把没有吃完的饭菜留至下一餐温热后自己吃,当剩饭菜多些,她会一餐餐地温了又温,有时子女会偷偷地把剩饭菜倒掉,她会很不高兴,严厉地数落起他们的不是。她似乎从来没有走出她生活那个县城的边界,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努力工作和照顾家人,这份信念让她不管面临如何艰难,心内都存有一份寄托与希望。后来孩子长大工作后,家里收入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为了每月不高的工资,她延迟退休,风雨无阻延地努力工作,同时恪守着俭朴作风过日子。几十年日积月垒,居然能做到在子女成婚时给他们住上了崭新的楼房。中华民族是个充满苦难的民族,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引导下,每个人所有工作似乎都是围绕“子孙后代”这个终极目标而展开,而可做为衡量是否尽到了为了“子孙后代”的使命,常常又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财富的多少做为衡量标准的,但也许正是为了“子孙后代”传统信仰,激励着千千万万象那位亲人那样努力工作,以勤俭的方式创造着有限的财富,支撑着中国延绵几千年的文明香火。
        曾经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做出卓著贡献的清教徒,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大的不同。清教徒认为工作是神所召唤、所使唤、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所以,每个人认为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人的本分。比如,美国初创时,清教徒认为亚伯拉罕是以上帝曾召唤、许诺其成为富有的君王为使命,这种信心让他克服千难万险,最后成就了召唤,成为富甲万国、繁衍众多的君王,而现在,上帝也召唤清教徒开拓北美的疆土,把在美国国度上的创业视为天职。另一方面,清教徒认为人是上帝财富的托管人,作为托管人,有天职将财富增值,所以人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因此,清教徒工作非常勤奋,视职业为天职,即使再苦再累,但只要想着自己心中追求的信仰,工作、生活的苦与累都成为心中的荣光。正是清教徒这种职业价值观,培养了资本主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类别、层级的现代职业者,也在通过克制和禁欲增长社会财富的使命呼唤下,积累起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资本,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
        世界对人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所以每个人因惧怕死亡而追求永恒,为追求永恒总想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内多创造些物质与精神财富,而这些都是通过自己的职业来实现的。中国社会祖先祟拜情结以及以为了子孙后代的使命,让每个人的生命得到延续;基督徒是为赎罪回到天国父的身边,终其一生让自己走在为神的荣耀之路上。正是他们这种坚贞的信念让自己有勇气和能力克服无数艰难困苦创造了东西方文明。赵鹏也许真的是累了,值得同情,赵鹏悲剧的背后,虽然有许许多多因社会制度安排问题所造成的一时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但就我们每个人可以改变的主观方面来讲,也许更需要反思:人是不是需要有自己坚贞、虔诚的职业信仰呢?(江为民,2013年3月12日写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