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华恒智信咨询的空间 > 博客
减薪vs裁员——哪个是“温柔一刀”
2012-12-04 10:56:09 | 减薪 , 裁员 , 管控 , 员工 , 成本

企业要缩减人力资源成本似乎只有两个方式,裁员和减薪,哪一个更有效,更容易被员工接受?

【问题类型】人力资源成本的削减

【问题背景】

随着油价、原材料、汇率的上涨,利润越来越多地被吞噬,竞争加剧,企业高管们一直在考虑如何降低不断攀升的成本,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削减人力资源成本的方式似乎只有两个,要么减薪,要么裁员。也许这两招听起来都有些残酷,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企业会使出这一下策。

【案例详情】

“借机”裁员

“我认为裁员会比减薪更难,我亲自裁过员,最后我自己也离职了。”做了近十年HR工作的王秀艳对记者说。

当初王秀艳所在的公司就是因为经营不善,高层的决策是裁员30%,指标出来后具体由人力资源部执行。为此,人力资源部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订了一套裁员标准。除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自然减员外,其他人员的去留用了很多时间与业务部门沟通。

人力资源部自认为工作做得很充分了,执行起来依然是一团糟。“中国人比较讲人情味,那些天,公司内部送礼、请客成风,好几名原本与部门经理商量好肯定被裁的员工搞了些手脚,又被留下了,不打算裁的反而被裁了。还有听闻裁员风的员工早早找好了下家,想办法要求被裁,拿补偿金。”谈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王秀艳感慨万分,“最头疼的是跟员工做离职面谈,很残酷。”

三年前,王秀艳曾经参与过裁员,事实上《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裁员要比三年前更难,不但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操作,补偿金也比之前高了很多。“裁员那段时间,大家都没心思工作,业务一蹶不

振,裁员风过去了,业务依旧没什么起色。”王秀艳回忆说。

这样的结果,或许会让业务越来越糟。东方通科技人力资源总监陈云青认为,伴随着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部门、机构间业务合并、整合,与之相配合进行裁员,对员工来讲其接受程度会比单纯的裁员好很多,因为这样的裁员会让员工直接感觉到岗位的重合,不得不裁。在裁员的那些日子,渴望留下的员工会比平时更加努力地工作,使得整个公司的士气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降薪只在小范围内

如果不裁员,选择降薪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纵观近日报出的一系列有关降薪的新闻,多是从管理层甚至高管层减起。“选择降薪的前提是能把握被降薪的人对企业有足够的忠诚度。”陈云青说,否则后果很可能是大批员工跳槽,造成队伍不稳定,甚至跳到了竞争对手的公司。

“减薪是一个泛概念。”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赵耀教授对记者说,“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薪酬结构体系,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效、津贴、福利等,在工资结构中,有些是钢性的,而有些是可以浮动的。具体是减哪一部分的薪,各个企业有各企业的不同。”

福利是企业在竞争中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多样化的福利表明企业有足够的财力做支撑,面对经营困难,很多企业会率先在福利上做文章,如降低电话、交通、住房、伙食等补贴的标准以及减少外派培训等。

对于非垄断性企业,因经营问题面临减薪压力时,除了在管理层等小范围降薪外,适当调整绩效工资,引入正负激励手段是较为合理的。在设计绩效工资时,员工完成自己的绩效任务外,还要乘以公司总绩效的完成情况,使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挂在一起,这种方式普遍能够让员工接受,不但不会影响士气,更能促进员工团结一心,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华恒智信点评:

企业降低人力成本的方式常见的就是裁员降薪。总体看来,裁员和降薪都是企业和员工不愿看到的现象,但出于短期企业经营的困境现实,企业还是会进行必要的裁员或降薪措施。但在决定降薪或裁员时需要仔细权衡降薪与裁员的利弊,力图以最小的成本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使裁员或降薪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裁员。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裁员无疑是实现企业成本迅速降低的有效措施,企业通过裁员,可以“借机”辞退那些工作不认真,工作能力较低难以满足岗位工作要求的员工,适当的裁员可以激发在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但裁员,会引起被裁员工的不满,企业内部人心不稳,在职员工的跳槽,成本虽然降低了,但业绩也下降了。裁员就变得得不偿失了。

降薪。降薪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处理不好会导致核心员工的跳槽。对于普通员工,企业采用降薪而没有裁员,会是员工们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工作会积极努力很多,但是对于核心员工,需要慎重降薪,如果组织忠诚感较强的员工,企业可以考虑在福利上适当降低,而如果员工忠诚感不强时,企业需要对员工价值衡量。

(版权归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