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2010年之间我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共计减少了23万所小学、11万个教学点、1万所初中;共计减少3153万位小学生,1644万位初中生;农村中小学减少一半以上,官方说这些学生都转移到城市的中小学。如果事实真的像文中一样,我们应该皆大欢喜,也就不会没有下文了。
1986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实行义务教育,2006年出台了新的《义务教育法》,虽然对中小学已经实施了义务教育,而且还专门的法律作为后盾,但农村儿童辍学之风却怎么也刹不住。国家加快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脚步,社会需要具备理论知识的劳动力,农村儿童的辍学必将影响社会的发展。农村儿童辍学的原因错综复杂,最主要的原因五条
1、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匮乏;我国学校教材缺乏趣味性,农村中小学没有好师资,中小学教育的水平上不去,中小学生对上学的兴趣大大低于城市的中小学生;甚至有些知识点老师也弄不太清楚,学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率上升。
2、农村中小学升学率太低;农村儿童很难有像城市儿童那样上幼儿园,也不会有课外辅导班,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在同一起跑线而在升学时却是一样的,由于家长看不到升学的希望就会降低对教育的重视。
3、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管教;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父母很难带子女到城市求学,留守儿童大多是跟着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的,这样就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家庭的正确教导。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不成熟的,自己的父母出去打工、周边小伙伴到一定年龄也跟着出去打工,农村教师课程黯然无味还会加剧他们辍学想法。
4、企业使用童工;各位看官应该没有使用童工,实际上小企业违法使用童工现象非常严重,中小学生这个年纪自己能够挣点零花钱的吸引力非常大,小企业就不管那么多只要有利可图才不管童工多大年龄呢。更有一部分是父母本身就开个小买卖,小孩子只要能帮点忙就不让他们再上学了,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而且还没有办法过问。
5、大学生毕业后前途渺茫;二十年前考大学可能是农村孩子跳出农村唯一出路,今天只要有张车票就可以到大城市打工。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是普通院校文理科毕业生更是难找工作(机械、电子等属于工科),大学高额的学费对农村家庭来说还是很大的压力,所以辍学也是得到父母认可的。
农村中小学辍学这种社会现象会给HR工作者未来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现状是农村学生很难进入重点高校,农村孩子读专业技能高校的比例最高,即成为蓝领进入城市化的比例最大),劳动力需求结构随之发生变化,高级蓝领人力需求越来越多,初级蓝领人力需求会有所降低,培养一个高级蓝领有三个条件:1、愿意从事蓝领工作;2、一定的理论知识;3、有学习、锻炼的平台。如果贵公司未来需要高级蓝领,您可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1、岗位进行优化,划出出关特(关键特殊)岗位,各岗位之间不要越俎代庖。现多数企业为了方便管理,又“害怕”那些关特岗位工作量不饱和,在岗位划分时总是“捎带”些普通岗位的工作。本来只需要十位关特人员的车间,因为岗位划分的指导思路可能就需要十三四位关特人员,如果进一步优化划分,可能只需要七八位关特人员就够了。未来普通员工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关特人员需求仍会增加。
推行这项工作的重点是要对生产线进行动作分析,需要跨部门之间的配合,需要经验丰富、知识面宽泛的带头人。这项工作的难点却是变革之思想的变化,那些老同志更希望的是公平,他们会认为关特岗位的员工难道就是“人尖子”吗?难道一点重活都不安排吗?(技能岗位一般体力较轻而普通岗位体力较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岗位划分好必须有相应的薪酬作为保障,这样这项工作才能做到位。
2、英雄是落后时代的产物。企业最令人头疼事情之一是“人员流动”,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高级蓝领,结果竞争企业只要愿意支付更高的薪酬他们就会走,中小型企业老板会私下里达成“只给你涨奖金”的交易。大中型企业“准跳槽人员”的直系领导则会给谆谆教导做思想工作、大打感情牌、承诺他们留下来将有成长空间。
设计建立关特岗位人员培养体系,并做好“组织记忆力”作为公司最高机密。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从关特岗位《岗位说明书》众多因素里寻找出能够可以改变的因素,例如性格、习惯、手感等几乎都是不可改变因素,理论知识虽然可以改变但较困难(基础教育的缺失将在那个时候凸显出来),恰恰很多企业在做培训体系建立时只关心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却不重视种子合适不合适。这项工作的难点是:从事一线的员工做不出培训体系,他们没有“元认知”能力,能做好此工作的HR工作者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如果他们不是在岗位上跟踪学习,而直接在电脑做出来体系除了好看,就是垃圾文字(现在基本都不打印了,不能用废纸来打比方了)。
做好培训体系经过培训关特人员实战过程进行修改,每次修改都要有记录为什么这样修改(这非常重要),要让后来读此文件者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即使关特岗位人员跳槽也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3、重视职业化素养、理论知识的培养,我们的教育虽然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教育成为品格优秀的人,但没有接受教育者或者较少接受教育者职业化素养从群体上应比较差点。企业在给予员工理论培养的难点可能不在企业不愿意出时间、金钱对员工培养,实际上却是员工认为接受这样的培训奖金又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不学习。
诸位看官,大家可能会认为随便到大中专院校随便就能招聘到很多人,这些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在就业那么困难,你是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了?
试看城市里究竟有多少年轻学子直接转变为啃老族?啃老族这个社会现象不可能立即消失,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企业里做过的都知道“车铣刨磨钻、万能的钳工”,现在稍微精度要求高点的部件都需要用加工中心,不仅效率增加、精度高、最重要安全系数高。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用地会尽可能降低,前几年“建设花园工厂”的口号将不会再现,这样企业就会加快集约型经济转变,势必会减少普通蓝领,而增加高级蓝领,早2010新闻中出现过:江浙企业老板抱怨:“我们购买了先进的机器,可是没有人会使用。”只不过大家没有注意罢了。
高级蓝领在供需之间这一增一减,社会问题政府会进行解决,谁能够更早发现问题,他就会获得颇丰回报。举而天下之民而措之,谓之事业。诸位看官读完这篇谬论后能有所行动,则事业会做的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