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是绝大部分企业在做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有的企业会特别重视,有专人负责,或每天签到,或刷工卡,甚至指纹打卡!
下面,看一下不同企业是如何处理迟到的。
一般性企业:很多企业在内部规章制度中规定迟到一次扣多少多少钱,而且,基本上采取的是递进的扣罚力度,比方第一次迟到扣50,第二次可能就扣150了,第三次说不定就是250或者300或者更高了。且不说这样的内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如何(根据《劳动合同法》,涉及员工经济利益的规章制度必须经过职工大会或者职代会讨论,并以适当的方式公布,让全体员工知晓),单是这种冷冰冰的大棒政策就足以让员工对负责此项工作的HR或者行政人员“恨之入骨”,由此也可以想见,HR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某些科技企业: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开明的企业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并不规定迟到要扣钱,而是规定,如果一个月当中全勤,将获得一笔小小的额外奖励,这种奖励的数额通常不大,一般在200-500之间。相比那些迟到扣钱的企业,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受到员工欢迎的,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只要我每天按时上班,就能额外获得一小笔奖励,当然愿意干啊!于是,出现了还差几分钟就到打卡点的时候,看到一些员工一路狂奔,甚至有些平时不打车的员工为了获得全勤偶尔也会潇洒地打车上班,因为一次的打车费跟全勤奖比起来还是小投入大产出啊!
某培训机构:曾经接触过的一个培训机构在迟到这个事情上做得更有新意——做俯卧撑!只要有人上班无故迟到了,就必须在公司的走廊上做完20个俯卧撑才能到办公室上班(该公司的员工基本上都是男性),据说实施这一措施以后,迟到现象大大改善,极少发生无故迟到了。
某德资企业:这是昨天看到的一个长微博,说的是一个德国公司的中国分部,新的德国老总面对HR提供的工资表中迟到扣款一项很不以为然,认为公司不能因为员工迟到了就扣他们的钱,在这个中文名叫邓飞克的德国老板看来,“公司与员工的合约是严肃的并且受法律保护的,员工同意这样的工作时间就是一个承诺,不应该迟到……如果员工迟到就扣罚工资,意味着他可以用钱买回他的工作时间,而这工作时间是他同意由公司来支配并支付给他报酬的。那么,是否合约规定的双方承诺都可以用钱做交易呢?约定的事情就不可以改变,这是原则!”,面对该公司HR如何解决迟到的疑问,这位德国老板的方案应该会让管理者很头疼吧:员工初次迟到,由部门主管谈话,了解原因,如果是可以理解的客观原因,请他计算出从他家道公司至少需要的路程时间,包括那些可能导致迟到的情形在内。员工再次迟到,由分管副总谈话,听其陈述理由,若属借口,则严肃指出已经不存在可迟到的因素。员工第三次迟到,由HR经理谈话,指出其行为已经违约,给予口头警告。员工第四次迟到,由分部总经理谈话,给予最后一次改正机会,并告知没有机会再一次迟到。员工第五次迟到,表示已经无可救药,直接解除合同。
《非诚勿扰》节目组:鉴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很多岗位的工作时间是带有一定弹性的,但是也有一些工作对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比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组的节目讨论会,节目组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开会迟到的最后一个人要请全组人喝星巴克咖啡,现场兑现!(江苏卫视的办公楼下有星巴克的店)这个节目组一般开会时大概近20人,每人一杯星巴克,按照平均30元计算的话,也得600元啊!一次迟到要付出600元的代价,谁不肉疼啊?得,还是老老实实按时参加会议吧!这里再说个小插曲:某天下午,节目组开会,我的同事小J眼瞅着时间快到了,一路跑着到了会议室,气喘吁吁地环视了一下,已经有几位MM争先恐后地说“你今天最后一个!”、“我要香草的”、“冰拿铁大杯”……小J只好自认倒霉,进了电梯准备下楼买星巴克,他在电梯里的时候,手机短信一直响个不停,各位同事都已经发了短信点咖啡了。在一楼大厅星巴克等着服务生磨咖啡的当口,小J突然瞥见节目组的X姑娘从大厅外面走来,他在心里大叫一声,呀,不好——X姑娘才是最后一个,我今天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