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跟一位猎头朋友聊天,他问了一个很棒的问题:你认为在欧美公司与非欧美公司做HR,有什么异同?
之所以认为问题很棒,是认为鲜见有专门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过。当时立即点燃了我兴趣,与其聊了良久。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首先界定欧美公司与非欧美公司,这里所指的欧美公司除了地域因素外,还指人力资源管理较为成熟;而非欧美公司则是除了地域概念外,人力资源管理处于发展期。
从以下几点进行差异分析:
1、平台
在欧美公司里平台一般相对固定,说得难听些就是平台不太大,至少一眼看下去是这样。因为其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较高,进入中国后,原有母公司的体系与制度框架也随之而入,相对来讲,有相当的束缚感;再加上分工细腻,会有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同模块之间有隔山之感;如果有机会轮岗,那当然另当别论,毕竟不是每个HR都会有此机会。
而非欧美公司,除了个别较大型的外,平台相对大一些,原因在于其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不高,追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的话,以日韩公司为代表,是因为民族文化、国情等的差异所致。所以一般来讲,这类公司进入中国后,其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制度等对当地公司的影响很少,需要新公司自行制订,自然展示出来的平台,看起来就很宽广;因HR发展阶段的不同,一段时间内,很难有明确清晰的分工,故很容易培养出HR Generalist来。
2、挑战,挑战各有特色。
欧美公司,除了执行好母公司的项目协助外,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如何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与凝聚力层面,因为以人为本早已成为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不二法则了。
非欧美公司,做平衡工作。因大多中高层管理者属于母公司派遣到当地的,一方面需要对他们不间断地进行除了国情、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等的培训或洗脑外,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其进行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不断将其领导模式、管理风格等引导至与本地相关事项相当的水平。同时,对员工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对其相关心理期望、不恰当地认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引导,使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匹配,尽可能避免出现跨文化冲突等。
举例来说:欧美公司在民主、开放与尊重等方面,一般来讲做得比本地原有水平高,这一方面对于任职的HR来讲工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只需要做些锦上添花的工作;而非欧美公司这些方面做得不怎么好,比本地原有水平还低。以日韩类来讲,他们讲求等级制度,管理者的年龄越大,等级观念越强,别提民主与开放了,有时可能连基本的尊重都很奢侈。HR工作时经常处于拓荒阶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