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这个古典主义名著想必大家在电视上,书上,网络上都已经看得烂了,但是就算这样也掩盖不了他其中的魅力.他没有水浒传的江湖兄弟情义,也没有红楼梦的儿女情长,有的只是人性的智慧点滴.个人建议如果看了本文的话,对三国又有了新的兴趣,请看三国志,最好不要看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进行了艺术的加工,真实的历史其实是在三国志里.
我们闲言少叙,三国演义里有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绝对控制地位,赤壁之战决定了汉室天下将三分天下,彝陵之战让蜀国势力从此下滑.而我今天评论的就是决定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在曹操南下灭掉刘琮,想要借战胜之势一举灭掉孙吴,统一全国.从战术来看,曹操的这个决定没有错误,借着胜势,南下孙吴,胜利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且有可能孙吴听到荆州被灭,士气必然低落,导致战斗力低下.但是从战略来看,曹操的军队从北方到南方,想必路途遥远,士兵疲惫,再加上北方人不服水土,而且没有及时的跟进,导致军队一休息下来,肯定非常疲惫,短时间无法恢复体力.
曹操当时也是人才济济,不得不提的是就我个人认为,三国时期的人才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那个时候各种人才辈出,群雄逐鹿,真乃是华夏之一奇观.曹操方面也有荀攸,程昱等谋士,张辽,许褚等虎将,后人说了曹操这么多人才,为什么还中了庞统的铁索连环计.首先在我看来曹操方面的部队士兵因为水土不服造成了战斗力的极大下降,所以这个连环计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曹操的部队战斗力问题;其次关键在于火烧赤壁的主要条件还是自然条件,如果当天晚上刮得不是东南风,也许历史早已改变了.这点让我想起了拿破仑的征服俄罗斯和二战中德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他们都忽视了天气的元素,导致就算有再强悍的战斗力,也转化成了失败.所以历史是偶然性的,它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而且对于诸葛亮的借东风,只是妖魔化了孔明,因为当时的时代,都认为曹操是汉贼,是唾弃的.罗贯中也继承了这个思想,所以他要把曹操写的很坏,孔明描写的非常高尚.
同时曹操方面在地利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劣势,虽然不致命,但是累积起来也起了很大的负作用.中间隔着一条长江,导致曹操只能放弃最擅长的骑步兵方式,而去用他们不擅长的作战方式.
在古代的战争里,往往一个看似有着正义目的的战争,都有着很大的优势.曹操之所以能在各个势力中,脱颖而出,就是他的胁天子以令诸侯,在所有的势力中,他的口号往往是最正义的,因为他是在替朝廷除贼,虽然当时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在普通人的眼里,天子就是至高无上的象征,正义的代表.在赤壁之战里曹操并没有用这张王牌,而是选择了直接南下,这就导致了他发起的这场战争是非法,是不正义的.天时,地利和人和都不占据,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其他的诸如一些误杀了自己的水军将领,轻信黄盖之言,都是一些附加的诱因而已.
同时不能否认的是在这场战役里融合了许多现代战役中的战术思想,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计计相扣,四面埋伏,可以说赤壁之战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它融合了古代人的智慧的精华,把我们的中华文化浓缩到非常高的高度.不仅是在战争中能够适用,也能在商界中发挥很大作用.我向来认为,战争的本质肯定是国家政治博弈的延伸,但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人性之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