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 中人社区 > 丝丝紫色的空间 > 博客
“高大上”职位问津者寥寥?华尔街巨头银行在中国难觅人才 ...
2019-07-12 09:29:28 | 觅人才
坐落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向来高高在上。在美国,最大的几家投行通常会拒掉大约95%的应聘者,但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

据彭博社报道,尽管国际证券不断加大在华扩张力度。但就业市场的情况显示,有经验的本土求职者更倾向于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即便前者常常会在基本薪酬上大做文章,但通常不及本土企业提供的一次性高额奖金诱人。

人才短缺问题给海外银行利用中国金融开放态势加紧扩张的计划笼上阴影。为全球银行聘用亚洲人才的猎头公司Wellesley Partners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伦表示,在很多中国候选人眼中,海外银行属于三线机构,“他们对此兴趣了了。”

布伦补充道,跨国投行的招聘范围有限,他们需要候选人兼备语言能力和对国际合规标准的理解,即便是来自中国顶级金融机构的银行家们也不愿意加入他们的行列,这加剧了招聘压力。

自去年10月以来,布伦和他的团队面试了超过120名行业候选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有意愿沟通跨国投行岗位,而他们还不是其中最优秀的。这一情况与英美截然相反:包括高盛、瑞银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国际知名银行通常是金融人才的终极目标之一。

在中国大陆的窘迫处境正迫使这些银行的HR们用尽全数招聘,他们会和其他企业一样,奔波各地高校宣传,进行内部培养,甚至将员工从大中华区的其他团队调进大陆。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自2016年以来,瑞银已将54名员工从香港迁往中国大陆,其中包括20名投资银行家。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其在深圳、北京和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自2017年12月成立以来,员工总数在100人,但目前开放的岗位总计达170人。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瑞银和瑞士信贷集团均未置评。

一位不愿具名的猎头表示,一家全球投行公司去年曾与一名中国大陆证券公司的助理接触。经过长达6个月的面试和筛选过程,该候选人最终放弃了机会,尽管新的岗位将他的税前基本薪酬拔高了30%。他坚持认为从一家本地公司得到交易佣金更为容易。

与中国最大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利润仍然相形见绌。公开数据显示,瑞银中国去年亏损了6600万人民币;尽管花旗中国去年的利润达到26亿人民币。中国本土最大的券商中信证券2018年实现的利润几乎是其四倍,达到94亿元。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在中国90多家证券公司中,以2018年的资产、收入和利润衡量,外资银行在华排名接近底部。

英国著名猎头公司摩根麦金利(Morgan McKinley)驻上海经理Eric Zhu表示,跨国银行通常愿意给潜在候选人30%左右的加薪。但鉴在中国经营业务的成本之高,这些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可持续性值得商榷。

另一个困境在于,尽管外资银行倾向于提供更高的薪水,但通常拥有更大产品供应池的本土公司,有时会允许银行家通过所谓的交叉销售,从其它部门分享一次性佣金,从而赚取更多利润。例如,私人银行家可能有权通过向同事介绍客户以认购IPO股份来分享佣金。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董事Jason Tan就提到一位驻中国的财富管理银行家。这位银行家在中金公司(CICC)工作了10多年,去年年底收到了一家外资银行的录用通知。

尽管这份工作的基本工资提高了60%,但这位银行家拒绝了这份工作,因为她不确定自己的总薪酬是否会高于她在中金公司(CICC)担任执行董事后每年200万元的酬金。

总部位于上海的猎头公司CGL Consulting高级合伙人Viviana Wu表示,与外国公司相比,本土公司可以提供资源更丰富的平台。她在本地有超过20年的招聘经验,“对于本土人才来说,本土公司的激励机制是灵活的,决策渠道相对有效,职业发展道路也较之外资更多。”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