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注册 登录

碎片化学习越学越蠢?开玩笑!

chinahrd 来源:移动学习前沿 2016-09-01 10:31
所以想聊聊碎片化学习,因为前些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主旨大概是这样:碎片化学习是个骗局,会让我们越学越蠢。
最近在看一些专门手撕鸡汤的文章,当然,也撕毒鸡汤。所以遇到一些在朋友圈爆发的观点型文章我会特别感兴趣,因为这种文章似乎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笼络一批人,然后一竿子打死另一批人。
 
所以想聊聊碎片化学习,因为前些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主旨大概是这样:碎片化学习是个骗局,会让我们越学越蠢。
 
确实,这是个很好的标题,当然,也一棍子打死了我,以及在看文章的你。
 
说回那篇文章,主旨是碎片化学习零碎不整,会让我们深陷在追随与迷茫当中。在时间的层面看待,似乎很有合乎逻辑,因为所谓碎片化就是指一段很短的时间段: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或者一刻钟,你能用来干嘛?
 
但实际上是这样吗?
 
首先想讲讲碎片化这个词汇的属性。
 
第一点
 
在词汇本身上讲,碎片化就是一个“短的时间段”,以及由这一个个时间段组成的整体。所以在这点上碎片化并不是个新鲜事物,毕竟上厕所、乘车(或者骑马)这种事古今的人都在干,这点而言,碎片化是客观存在的,你用与不用,它都在那。
 
但你不用的话,你会不会觉得有点浪费?举个例子,我明明可以有十分钟去看一篇教我excel操作技巧的文章,但我没看,所以按照那篇文章的意思:是不是如果我没看,我就不会没变蠢。反过来,如果我看了,我就会变蠢。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我跟原作者一样,会通过举一些例子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明显是错误的,毕竟大多观点都能找到适合观点的案例。更重要的是这样就变成是基于人的立场去阐述事物,而不是基于事情本身去阐述事物,这也是我们平时在看待社会事件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第二点
 
在应用层面讲,碎片化是指内容制造者相对于类似以前的媒体系统化的排版编辑之类的框架设计,而进行适合当前社会用户的行为习惯的知识(或者资讯)传播方式、框架的设计。
 
就这点而言,碎片化就是双方的,一方面是涉及内容制造者对于碎片化的设计以及运营,所以这就形成了我们平时所接触的东西了,好坏参差。另一方面就是内容受众,受众有能力接收什么,就是什么,喜欢什么就接收什么,所以用户的筛选能力在这里就尤为重要。
 
讲了这两点,我想表达的是:碎片化是依社会人存在而存在的客观事物,用与不用,它都在那。要是我们用了,重要的就是考虑怎样去用的问题,而不是考虑用了之后我们会变蠢的问题,毕竟如果在大学时遇到了呆板的老师,我们同样会变笨,难道我们就要认为是大学的错?
 
怎么运用碎片化去学习才不变笨?
 
先来解决怎么运用碎片化学习,虽然按捺不住时刻想着手撕,但毕竟我是想写点干货的(我的理解是观点类文章不算干货,干货就是能吃下肚子然后长身体的东西,比如学习方法、技巧、技能之类的。)
 
1、 基于载体的认知
 
碎片化学习并不等于学习知识碎片。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是成年人在繁忙工作中的一种客观的需求。即使不用手机,一本书分100次看完也是碎片学习,移动化只是书的载体改变而已。
 
2、 基于问题出发的学习
 
碎片化更注重的是针对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正是碎片化学习的精髓:知识的碎片化是针对知识应用的碎片化,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时不再需要先从1+1学起。
 
打个比喻:当碰到一个溺水的人需要急救,你是要看「医学基础」呢还是「急救手册」呢?后者就是碎片学习。这也是职场人在工作中通常遇到的,我们会遇到技能类的人之缺乏(比如excel技巧、PS技巧、思维导图设计)、管理类学习(比如自我时间管理、运动管理、沟通管理)等,这些东西很多时候都需要及时性的学习以及汲取。
 
3、 提升自我筛选能力,逐渐建立学习体系
 
这是个信息超载的时代,所以对于信息的汲取就显得很重要,不然盲目的去追求所谓大咖的干货就显得自己没有很好的思维逻辑,或者说自我学习体系。而实际上很多人职场新人并没有能力去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想毕那位作者针对的群体也是这个群体。
 
实际上很多时候,大多形成自我学习体系的人从盲目中走过来的,从信息爆炸的泥潭中通过不断的迷失、摸索、选择、再次怀疑再到逐渐形成自己的标准。所以类似碎片化学习会变蠢是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结果。
 
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就会有参差,有的人快有的人慢。对于慢的人或者一头懵逼的人对于信息筛选,这里我想从技能方面去说一下:
 
a、信息源:确定一个多几个稳定的高质量的信息来源,长期去观察他们,然后做出自己的总结;
 
b、渠道:同时期内,同类别的资讯类APP、网站等渠道的使用数量最好控制在1——2个,因为每个APP都有其特点,而每个APP在上线前,已经在内容框架体系方面,做好了针对碎片化的设计,我们只需在前期摸索好,在后面的使用中就可以很简洁的针对渠道进行信息筛选与汲取。
 
c、工具使用:针对工作而言,使用诸如思维导图做出工作需要的知识点,归类那些是常规性学习的,那些是点式学习的,针对知识点、问题点去寻求学习。
 
上面是我在平时信息积累所使用的一些方法,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提供的更像是一种思路去建立自己的碎片化学习体系,希望各位补充。
 
碎片化学习并非排斥系统学习
 
我认为把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对立起来也是一种误导。
 
如上文所说,当我们形成自己的体系时或者当有目的地把各种“碎片”组织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系统,就如其所说的“人事网络”一样不也是由各种碎片组成吗?碎片化不代表一盘散沙。
 
很多时候,碎片的学习也是在对系统学习的补充或者延伸,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某一晚上,我终于看完了《达芬奇密码》一本书,当时感觉就这样看完了,没有多大的感想就睡了。但第二天醒来去上班时我才想起那本书开头讲的博物馆案发现场的尸体形态原来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意思,搭地铁的时候我就去搜索了关于《达芬奇密码》相关的宗教信息,十分钟后,我不仅对书的故事本身有了更多的想法,还对基督教有了更深的认识。
 
移动学习
 
另外值得说的一点是:把碎片化学习归类到7/2/1的1里面也一直存在极大的争议。原话是:“通过统计发现正规的专时专用的培训学习占我们所有学习的10%(很多人把统计理论错读成指导理论),其他占90%。”注意哦,正正是这些“其他”更为碎片化!
 
有一点想说的,关于那篇文章说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焦虑以及碎片化学习带来的降低知识搜索能力,我想举两个例子:
 
a、焦虑打断:这一点主要是针对那篇文章观点的辩驳,文章一开始列举的焦虑等现象,但那并非碎片化产生,敢问谁在小时上学读书时(最标准的系统学习)没有过这些症状?当你读了3年高数但到底用为何而学都搞不清楚的时候,就没有一点焦躁和忧虑么?(同样是犯了以点概面的案例验证的错误)。
 
b、碎片化学习会降低我们搜索知识的能力更是大错特错,亲身经历:某天某位同事请问我一个Excel的问题,她说她毫无头绪,连如何在百度里描述她的问题都说不清。我刚好看过类似的文章(碎片化哦!),我上百度,我找到了答案。其实我从来就没有完整看过一本Excel的书!
 
最后想用包政先生的一句话结束:
 
就好像移动互联网,很多企业很怕进入,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时代、,但是你不去接触它,不去思考它,你可能就会错过移动互联网,错过这个时代。
 
来源:移动学习前沿(ID:HR-mlearning)
 


如果
您希望在HR行业内得到更好的发展!
您想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具影响力的HR精英!
您想和顶尖企业HR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赶快行动
加入中国人力资源9万有俱乐部,和优秀HR们一起成长!
点此申请加入中国人力资源9万友俱乐部